△席勒自画像
“否认性的才是真正的淫秽,因为他们以最下作的方式,侮辱了生他们的父母”
——席勒
(资料图)
埃贡·席勒(1890-1918)
“去限制艺术家是一种犯罪。那是扼杀萌芽生命之举。”这句话可以恰如其分含括这位艺术家被爱欲之火点燃的艺术生涯,埃贡·席勒生于1890年,奥地利绘画巨子,是20世纪初期重要的表现主义画家。
△《张开手指的自画像》,席勒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这幅画的线条勾勒巧妙,配色相得益彰,加之席勒在后来反复运用此种线条表现手法画中的人物表情微妙,形象呼之欲出,别有一种诱惑,这种表情的刻画方式在他的自画像中并不常见。
1918年秋,西班牙流感蔓延至维也纳,席勒怀有六个月身孕的爱妻Edith因感染流感过世。他在爱妻死后三天内拼死命地画她,直到自己也因流感死亡年仅28岁,病逝至今已有100余年。
△《目光涣散的恋人》,席勒好似正和一个眼神空洞的人偶耳鬓厮磨。他转过头,用呆滞的目光看向观者,双手一如既往的干瘪和细长(实际上,席勒本身十指细滑,指节偏短),犹如一副骨架,缠绕于情人的发丝间。女人挺起腰身,双腿缠住男人,双手紧抱对方,恋人们狂乱的双手与他们空洞的双眼对比鲜明。
他的生命短暂而炙烈,16岁就读高大上的维也纳艺术学院,19岁在“维也纳分离派”的代表人物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提携下,与梵高、爱德华·蒙克等前辈一起参加展览。
△《悬浮》,这是一幅蕴含深意的自画像,代表席勒及其分身的两个人物浮现于草原之上,草场地势绵延起伏,仿佛代表着世界。其中一人浮荡空中,死气沉沉的模样,如同处于昏迷状态里;另一人双足并拢,仿佛正准备向上浮起。他们好似飘浮在空中,然而,当视线观及花朵与岩石,又显得两人离地不远。
Mourning Woman
痛苦、无助、不解,神经质的线条和对比强烈的色彩。营造诡异而激烈的画面令人震撼,体现出一战前人们在意识末日降至时对自身的不惑与痛苦的挣扎情感。在短暂的生命中处处显示出着桀骜不驯和对绘画成规的反抗,他用自己敏锐的直觉真实地揭露人性本质。
△《撩起长裙的黑发少女》
席勒曾说,艺术对他而言没有什么“现代性”,存在的只有“永恒”。席勒生前遭受了太多的非议和批评,他反叛的艺术不被当时的世俗所接受,其死后却被捧为直逼心灵的伟大艺术家。席勒生前曾说:“我要死了,但全世界的大博物馆都将收藏我的画。”
△《站着的黑发少女》,这位少女可能是席勒画室里的众多穷苦孩子之一。席勒把这些孩子当作模特,描绘她们穿戴完整或衣不蔽体的形象。这种行为让他在纽伦巴赫遭受了24天的牢狱之灾。
△《弯腰前屈的穿着蓝色长筒袜的少女》,席勒以他生动有力的线条,描绘出一位曲身倾向地面的裸女。
△《拥抱》这幅惊世之作是一幅激情荡漾的表现主义作品,呈现的是一对躺卧在白布上的爱侣:他们彼此交缠,激烈相拥,女人的棕色长发好似在随风飘扬。画中的男人可能就是席勒……
△《裸女坐像》,一位棕发裸女摆出坐姿,现身在空白的画面里,腿上穿着黑色长筒袜和棕色鞋子,左腿倒向隐形的地面,展露着双腿之间的隐私部位。她目视着观者,眼神中透露着不切实际的天真,双目圆睁,似在寻觅爱情。
△《带桔色头巾的女人》
△《沃利·诺伊齐尔肖像画》
△《两个相拥的女人》
△《画家汉斯·马斯曼肖像画》,席勒青年时期的风格对左页画作的影响显著地体现在三个方面:画家汉斯·马斯曼的形象、双重装饰背景,以及源自克里姆特外形弯曲的装饰图案的灵感。
△1910年,席勒结识了铁路监察员海因里希·贝内施,后者立即被席勒的作品折服,购入了他的大量画作。席勒为海因里希父子画出了这幅《海因里希和奥托·贝内施双人肖像画》
△《画家马克斯·奥本海默肖像画》,马克斯化身为“舞蹈大师”
△《家庭》
△席勒早期作品《的里雅斯特港》
△《死去的母亲》,能感觉到蒙克的艺术风格对这幅作品产生的影响:背景颜色深暗、笔触突显,母亲和孩子浸没于黑色混沌之中。
△《三裸男图》,画中人的形象与昆虫、青蛙近似,整体呈现出一个由直线和曲线构成的装饰图案,曲线为之注入了动感。
△这幅大尺寸画作上的人物分别是席勒和克里姆特,两位艺术家的模样清晰可辨。他们身着僧侣的长袍,这种长袍会赋予画家这一职业神圣性:在欧洲,这种男式长袍通常具有宗教属性。
△自1909年起,席勒开始用画笔探讨生与死之间的对立和连接,并以此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作品,本幅《痛苦挣扎》就属于其中之一。
了解展览详情 点击图片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所推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联系电话:010-89515619
收藏热线:13522454081(微信同号)
地址:北京市宋庄国际艺术区龙吟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