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科技观察】“餐饮商家苦外卖平台久矣”,这种声音始终不绝于耳。面对一家独大的美团,即便餐饮企业这种表达持续存在,但又于事无补。
(资料图)
美团还是那个美团。不过,对美团不满之声如同星星之火,总有揭竿而起的企业,试图冲出美团强压下的控制。
近日,陕西著名餐饮企业、拥有近三百家门店的“大商户”魏家凉皮与美团“叫板”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据悉,从五月末开始,魏家凉皮各大城市的门店就主动选择从美团外卖平台中下架。与此同时,部分门店还传出谢绝外卖骑手帮买、拒绝骑手本人打包、魏家凉皮公开表示“不做你们骑手生意也不和美团合作”的传言。
这些传言和截图随着大量魏家凉皮门店在美团外卖中均显示为“休息中”的现况而遥相呼应,一时间让美团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根据各家媒体的报道显示,此次魏家凉皮叫停美团外卖业务事件虽然并没有迎来任何一方的官方表态,但其中原因大概率有两个。要么是源于运营合同到期、魏家凉皮方面想要借着下架重新谈判,要么是魏家凉皮不满美团的高佣金,以下架的方式表示抗议。
有意思的是,在浩大的舆论声量中,很多中小型商家都借着此次事件的热度将矛头一致指向了美团高佣金。
商家与外卖平台的双生共赢关系中,所有人都知道美团因市场垄断地位而带来的“霸道”高佣金应该被打破。但在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底气打破的背景下,也许如何打破、如何找到平台和商家都能接受的方案才是核心。
怨声载道的“美团税”
美团针对平台商家收取的佣金,被一众不满的商家戏称为“美团税”,这已然是公开的事实,一起来看看“美团税”到底有多高。
根据美团最新的2023年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美团实现总营586 亿元,其中以外卖、到店为主的核心本地商业业务营收为429亿元,占据了绝大多数份额。
作为“现金牛”,美团本地服务业务营收主要由配送服务营收、佣金营收组成,其中一季度配送服务营收达169.52亿元,佣金营收达158.15 亿元。很明显,佣金营收都是从商家那里分来的。
据统计,仅佣金一项,美团对商家营业额的抽点比例就在18%到22%左右,再加上美团借着平台垄断实力曾经变相让商家“二选一”,这也就意味着平台商家们为美团“打工”的话语权相当低,自然会招致很多商家的抗议。
对这种情况,这些年美团被处罚、被抵制早已是常态。2020年,广东省三十多家餐饮协会联名向美团发出交涉,要求取消“独家合作限制”等垄断条款,并要求降低外卖服务佣金。
2021年,美团因长期的垄断行为被市场监管总局立案调查,最终处以34.42亿元的“天价”罚单。
但在遭受处罚之后,美团虽然在“二选一”的敏感问题上变得非常克制,可在高佣金层面却似乎开辟了一条隐蔽战线。它用复杂的佣金比例计算方法来隐藏自身高佣金的事实,仍然让众多中小商家非常不满。
当然,大多数商家们只能表达不满却无法做出更多动作。因为美团在国内外卖市场占据了七成左右的市场垄断地位,所以商家对美团又具备着强烈的订单依赖。
随着餐饮大户魏家凉皮“跳出来”,这能不能改变“美团税”的现状成为所有人都在持续关注的问题。
谁能打破美团的垄断?
相关部门对于美团垄断已经采取过重拳处罚的情况之下,美团在外卖领域的垄断地位应该被打破早就成为共识,但如何来打破却成为考验各方智慧的关键点。
目前来看,在现在生意普遍没那么好做的大环境下,其实美团针对商家的佣金比例并没有减,这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压榨和减少了商家的利益,也提升了用户的购买成本。
作为具备市场垄断性的平台,美团必须要考虑其基本盘,即广大中小商家的利益。在市场消费环境萎靡的当下,它需要积极扶持中小企业、扶持餐饮企业的发展,而不能只顾着自己“数钱”
资本逐利的属性从来不会改为。只有监管层面作为第三方兼顾双方利益的考量和监督,才能推动美团进行实质性的改变。
从理论上讲,美团没有动力降低一部分抽佣比例,当其已经具备不可撼动的市场地位时,谁愿意回吐垄断产生的利润呢?
都知道美团垄断,但似乎无可奈何。外卖平台第二位的饿了么,体量不足与美团对抗。甚至,美团身后的几个外卖平台的总额,与美团仍有不小的差距。与美团合作的餐饮平台,达成的共识是美团地餐饮企业压榨得太狠,可是独立的个体餐饮企业甚至地方餐饮协会,都对美团无可奈何。
任由垄断持续,是制度的欠缺以及监管部门执行力度的欠缺,更是对中小餐饮企业生存的漠视。
打破美团的垄断,更应该给市场更多的自由和开放,扶持区域性外卖平台。或者针对美团的垄断应该,监管部门应该有更好的监管手段。否则,在餐饮企业的利润不断被挤压下,商家和消费者,其实都是给美团打工。
垄断产生利润之下,美团不会怜悯任何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新商纪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times.net/7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