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楼市热度大减,这是大家都能感受到的事实。
数据层面也有体现:援引财联社数据,4 月1日-16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套数为3478套,较3月同期下降27.4%。其中杭州、南京、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热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量跌幅均超过20%。
(资料图片)
一家的数据可能不准,我们交叉比对了易居研究院发布的50城成交报告,报告显示:4月1日至4月18日,50城成交面积环比下降30%,成交量环比下降25.8%,其中有44城成交呈现环比下降态势。换句话说,4月份88%的城市楼市行情,弱于3月份。
另外,铁锤还问了不少城市的中介,得到的反馈都是:4月份二手房带看量几乎腰斩下跌,且二手房源挂牌量依旧在激增。
据中介介绍,现在热点城市卖房的人,多是为了打新房,尤其是上海和杭州,新二手房价格倒挂严重,打新热度居高不下。据悉,在上海很多人把自住的唯一住房卖掉打新,根本原因是新房存在巨大套利空间,买到即赚到。
我们可以理解为,当前的市场,多是有钱人在互相接盘。
一言概之,楼市3月份的季节性回升趋势,未能在4月份延续。另外,可以预见,3月份刚刚取得的小成就——3月地产行业销售、融资指标均出现2021年7月份以来的首次转正,4月份大概率会戛然而止。
值得一提的是,从房企融资来看,民企的融资渠道并未恢复:3月,仅有3家民营房企发行地产债,仅融资27亿。融资去向主要还是国企、央企、地方城投平台。
事实上,对于下季度的房地产,中信建投的观点是:房地产销售、结转及房企信用修复,均不及一季度。
成交、融资是房地产复苏的底气,准确地说是房企资金的重要来源,成交下滑、融资遇阻,土地市场就很难有起色。房地产复苏的逻辑就不成立。
另外,很多城市有点玩脱了。比如根据3月份统计局发布的70大中城市价格变动情况,3月仅有5个城市商品房价格环比下跌。按照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动态调整机制,二季度多数城市将不能继续实施放宽房贷利率下限的优惠政策。
现阶段提升房贷利率,无疑是在增加购房成本,打击大家的买房积极性,对房地产行业的恢复是极大的利空。
既然如此,为什么数据上还要这么做呢?尤其是70城新建商品房价格,本质上是可以通过“高低配”控制的。铁锤理解的是,当前阶段营造房价全面上涨的气氛,更能刺激购房,因为国人买房遵循的是“追涨杀跌”的逻辑。信心比黄金重要,现在提振购房者的信心,恰恰是最难的。
为什么国家千方百计、不计成本,也一定要把房地产救起来?为什么明明老百姓已经掏空六个钱包高负债买房了,房子明明卖不动了,还要各种刺激老百姓继续买房?
原因前不久住建部长已经挑明了:房地产和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压舱石。从“支柱”变为“顶梁柱”,房地产地位进一步抬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住建部长说出这样的观点,完全可以理解,主管者保持乐观,这是非常合理的,毕竟他们要充满信心的去开展工作。
事实上,从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一季度投资不给力,本质上还是房地产在拖累。房企拿地、商品房销售,以及房地产相关的税收,都不够理想。而房地产的增加值又占到GDP6.1%,说一千道一万,我们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房地产。
更不要说,房地产还担负着“保就业”的重任——Wind一项数据显示,2020年仅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三个行业,房地产开发投资带动就业就超过1.15亿人,对民生影响巨大。
这就是过去这两年从国家到地方,绞尽脑汁救房地产的底层逻辑。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出台的一些政策,比如加快推进带押过户、多生娃可多买房、鼓励农民退出宅基地拿补贴进城买房安家、各地争抢大专及高技能人才、棚改重启房票安置等,真的是越来越没底线了。而且可以预见,这些政策对楼市回暖意义不大。
确实如此,但这也恰恰为我们证明了一点:只要房地产不回暖,救市政策就会一直出。正所谓,病不痊愈,药不能停。
因为对于政绩驱动的地方来说,对于对房地产高度依赖的城市而言,除了救房地产,已经别无选择了。
不过,有没有用是另外一回事。因为不管把房地产吹得多么重要,都不能改变这个行业已经见顶的事实,换句话说主观和客观是有很大区别的。我始终觉得,依照经济规律、正视住房供求关系居民负债率等,看待房地产才更为妥善和科学。
直白点说就是,地方的财政压力要看到,老百姓挣钱越来越难、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尤其是相比于房地产去库存,大学生和农民工更需要去库存,这些摆在我们面前的火烧眉毛的关乎民生的大事更要看到。
过去15个月,我们的央妈累计放水超过40万亿,但可惜的是,这些钱大部分都没有流进老百姓的口袋,而是在金融系统里打转。现在不仅仅是普通人对买房提不起兴趣,喜欢存钱,有钱人更不敢买房投资。
这从过去三年居民部门负债率不增反降,从一季度居民部门房贷仅占人民币贷款的8.9%,可见一斑。
为什么会这样?四个字就可以解释:经济规律。
很多地方千方百计救房地产,怎么也救不起来,但还是一直出台政策救。说穿了,一方面是对房地产路径的依赖,被房地产这头怪兽绑架了;另一方面是对房地产是透支了未来的经济才换得今天成果不自知。
如果你问我房地产最后能救起来吗?答案是肯定的,但仅限于头部城市。
因为房地产发展的本质是人口流动,人口从小城市向大城市集中,背后是大城市对小城市人口、资源、资金等的虹吸,只要城市间的差距存在,被虹吸的情况就一直存在。其结果是城市间的分化越来越明显——大城市有新增人口,就意味着有新的购房需求,而且大城市的人地矛盾本来就是无解的。
但我们也要注意到,人口流动速度放慢了,且很多城市对人口的虹吸能力,越来越弱了。以杭州为例,2020年新增156万常住人口,但是2022年暴降至17.4万。
房地产这场击鼓传花的游戏,还能不能继续,还能持续多久,都要打个问号。因为大多数家庭,已经掏空6个钱包买房,且被高昂的房贷压得喘不过来气了。再加上经济不景气,各行各业出现降薪裁员潮,很多家庭收入锐减。负债是以赚钱为基础的,赚钱预期不强,自然不敢多负债,尤其是购买房子这种大件时,更是慎之又慎。
一季度GDP增速4.5%,经济呈现的是“弱复出”状态,除了基建投资给力外,消费强也只体现在吃喝玩旅游上面。为什么敢在这些方面花钱?本质上是不买房后,给其它消费腾出了空间。用网友的话说,不买房不用还贷款,才发现日子过得有多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