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成功且高寿,
不得不提文徵明。
(相关资料图)
这位大师可谓低开高走,
熬过了很多人生命仿佛开挂似的。
文徵明能如此高寿,
小编以为无外有三,
看者看后或各有感悟,
亦可发表于评论中。
其一,成长环境甚是
开明
▲“我爹可能是个预言家”
首先就是成长的环境,很庆幸文徵明有位开明的好父亲。
书上说文徵明2岁不会说话,6岁站立不稳,8、9岁了还口齿不清,11岁才学会好好说话……
26岁开始,文徵明去参加“岁考”,一直考,考到53岁,整整27年啊,交过10次答卷,一次也没考上,一直都是个秀才身。怕是亲戚们都在暗地里偷偷嘲笑这个笨孩子吧。
这位父亲不但放任儿子,不着急,不打骂,而且笃笃定定地说: “儿幸晚成,无害也。”又说: “……吾儿他日远到,非所及也。”
其二、慢行也会走到
目的地
笨小孩文徵明是怎么逆袭成功的?无他,慢慢耳。文徵明身体力行地解释了一句老话:慢慢来也会走到目的地。
19岁,文徵明在苏州官学读书,字写得很差,老师给他的评级是三等…… 文同学被刺激到了,决心挽起袖子天天临写《千字文》,数量是——每天十大本。文同学把这个晨起练字的习惯默默保持到文老太爷,九十岁仍能写精整爽利的蝇头小楷。
▲文徵明 小楷跋万岁通天帖(局部)
平时他写书信简札,都用蝇头小楷来写,笔画细若毫发, 结体工稳停匀。如果写错一点,就一定重写。
从22岁开始跟南京太仆寺少卿李应祯学书,再加上这样的慢工细活,没有几年,文徵明的书法就远近闻名了。 当然文徵明不是只会写小楷,他兼善篆、隶、楷、行、草诸体。偶尔他也会内心火热一下,便是这样子的:
▲文徵明 草书湖光披素练诗卷(局部)
纵逸遒伟、灵动激荡,点画苍劲有力,结体开展奔放、张弛有致,气贯神溢!
其三、写写画画不知
不觉的高寿
当然能有90岁高寿定是有迹可循的:
没事就写写画画,不知不觉高寿了!
他的画里,没有愤怒,没有悲伤,没有狂喜,没有宗教情绪,也没有哲学思索。 只有闲适的小人儿,在山水间逛ci逛ci。他就这样舒舒服服地活到了九十岁。
▲文徵明 雨余春树图
立轴 纸本设色94.3 x33.3厘米
1507年38岁 台北故宫博物院
《雨余春树图》是他早期的细笔佳作。这一年他38岁,受沈周影响尚深。
全图师沈周青绿山水法,以赭石染平台山坡,以赭墨分面,再以青绿分染,皴少染多,层次分明。人物林木用笔尚稚拙,但已呈现出清雅的面目。
这是他送给北上友人濑石的留别之作。
▲文徵明 游吴氏东庄图
纸本 设色73.2x34.6厘米
1513年44岁
1513年五月初六,大约端午前后,文徵明与吴爟、蔡羽、钱同爱、汤珍、王守、王宠、东禅僧德璇八人同游东庄。
文徵明跟吴宽学文,跟沈周学画,而沈周和吴宽呢,一辈子都是好知己。曾几何时吴宽、沈周和文徵明一行,在东庄交游唱和、赏花品茗、晴耕雨读的日子想起来多么美好。
1513年两位师父都不在了,但文徵明和东庄的感情却仍在。归来后,文徵明就画了这张《游吴氏东庄图》送给吴宽侄吴弈。
▲文徵明 湘君湘夫人图
立轴 绢本 设色100.8 x 35.6厘米
1517年48岁 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一卷《湘君湘夫人图》写于1517年,他48岁时。文徵明画人物很少很少,这一回,他原本也不想自己画的。仇英从太仓来,文徵明请他画一幅湘君湘夫人,好送给王宠。仇英画是画了。可是,老文不满意啊!他重新画了一张饶有“古意”的。
▲文徵明 惠山茶会图
纸本 设色21.9×67厘米
1518年49岁 北京故宫博物院
无锡惠山有个“天下第二泉”,是唐代“茶圣”陆羽评定的,认为这泉水煮出来的茶特别好喝。 文徵明爱喝茶。 1518年清明时节,正是新茶上市的时候,文徵明与好友蔡羽、王守、王宠、汤珍等人跑到无锡惠山,在山麓的“竹炉山房”取泉水烹茶,吟诗唱和,留下一段佳话佳画。
▲文徵明 关山积雪图
1528年59岁 台北故宫博物馆
1528年,文徵明59岁,这年冬天,他和王宠借宿在苏州上方山的楞伽寺,那年苏州下了很大的雪,“积雪盈尺”,王宠不知道是不是有备而来,“出佳纸索画”,文徵明本来就爱雪景,欣然从命,乘兴作《关山积雪图》。
▲品茶图
1531年62岁 台北故宫博物院
1531年谷雨过后,文徵明在林中茗舍煮茶接待陆子傅,茅屋正室中内置矮桌,桌上只有一壶二杯,主客对坐,相谈甚欢。这便是文徵明、陆子傅二人。
这个草堂,是文徵明常与好友聚谈品茗的地方,“以斗室相傍山斋,内设茶具,设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颇符合文徵明对茶室的要求,在这里读书看画,寒宵独坐,接友待客,长日清谈,真真美事。
▲文徵明 仿赵伯骕后赤壁赋图
1548年79岁 台北故宫博物馆
1548年,79岁的文徵明给徐缙画了《仿赵伯骕后赤壁图》。说起来唏嘘,徐缙收藏有赵伯驹《后赤壁图》,官吏索取献给严嵩之子严世蕃,徐缙不愿给,文徵明劝他不要因此惹祸,就为他画了这一卷青绿仿制品。
虽说是仿自赵伯驹的《后赤壁图》,然而画中色调的处理,青绿的铺陈,浓而不腻,已然是元代以后文人青绿山水的画法。在侬丽的色彩中,别有一番文徵明自己的淡雅风致。
▲文徵明 玉兰图卷
1549年80岁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80岁时作的《玉兰图卷》,是文徵明在庭院漫步,突然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花香,于是画兴大发,“戏笔”而作。画法依然秉持了文徵明擅长的工笔和写意相结合的画法,这是陈淳和徐渭大写意花鸟画的先河。
▲文徵明 桃源问津图卷(局部)
手卷 纸本设色23x578.3厘米
1554年85岁 辽宁省博物馆
1554年,文徵明85岁。不仅沈周已经谢世多年,而且唐寅和仇英也相继故去二十多年。
大约是思念故人,文徵明用沈周处学来的粗笔法画了这卷 《桃源问津图》。虽是粗笔,然而细加端详,亦是格外严谨,绝无流俗之笔——苍劲浑厚而不失温润,粗而不怪,简而不率,笔墨没有干枯狂燥之弊,勾皴点染巧妙地运用了书法用笔。
这是文徵明粗笔山水的高超过人之处。
嘉靖三十八年己未(1559)二月二十,90岁的文徵明正为御史严杰母书写墓志,写着写着,执笔端坐而逝。
他没有任何痛苦地走了。想必,他在世间,也没有任何放不下。城中尘土三千丈,何似两翁麋鹿踪,隔浦碧山供一笑,离离自领晚凉风。这是他在《松荫对坐》中的题识。 也恰似他的一生,闲淡,从容,与世无争。作者任淡如
坦腹斋征集书画类稿件,通过便可在平台发布,如有意向,请加微信zdazhuo
往期导读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坦腹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