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引言:
【资料图】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不仅仅有五千年的历史,也有五千年的文化和艺术,美术是人们创造物质财富之后追求的精神财富,我国的美术历史十分悠久,从史前时代发展到今天,中国美术从未间断,保持了令人震惊的延续性。这其实跟中国人对传统的尊敬游有关,中国美术有一套自古以来的体系,后世绘画虽然多次改良,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最终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美术历史。
清代绘画也是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所有朝代的艺术发展中,清代绘画结合了前朝的一切优点,还加入了自己的改良,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光芒和创新,今日我们主要从清代帝王画像方面来讲述清朝绘画的发展过程,清朝的帝王画像从威严肃穆道平和亲民,这样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以及艺术的演变离不开关系。
一、清代的绘画历史
清代绘画,可以说是美术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承上启下,不仅概括了以往的中国绘画,也开启了近现代中国的绘画风格,清代已经有了考古行业,所以他们吸收了历代中国绘画的风格,出现了四王。
清代大部分画家都崇尚元四家,绘画时讲究笔墨之间的关系和趣味,还注重下笔的力度和绘画功力,同时又融入技巧。
我们都知道宋朝时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巅峰,宋朝所流传下来的《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都是集大成之作,清朝的皇帝们都特别喜欢这种笔法,因此宋代的绘画风格被尊称为中国绘画的正统,这也奠定了近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基调。
中国画,主要分为花鸟画,人物画,山水画和工笔画几个方面,清代最具有代表的就是山水画和人物画,清代的绘画作品中,经常出现宫殿和皇室楼台,清朝前期,山水画基本上都是气韵高雅,笔力超凡的,他们追求一种“气”,讲究神韵,现在的中国画基本上都是写意,这也是中国区别于西洋画的显著特征。
《历代名画记》:“夫画物特忌形貌采章历历其足,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
美术,根据时代的发展,都有不同的变化,清初,许多明朝遗老怀念故国,不满清政府的统治,心中仍有一股国破家亡的愤慨,话买那种时常表达的是一种寄情山水的豁达。
他们对于清朝定下的基本绘画格局十分不满,构图上十分新颖,从不拘泥于当时的社会需求,这也是一种借绘画达画家之意的行为。
清朝中期,由于统治逐渐稳固,经济也逐渐繁荣,对外贸易繁盛,世界各地的名人都汇集在清朝的大城市,对于清朝的绘画也有了新的突破,最出名的就是当时的“扬州八怪”。
但是扬州八怪并不是八个画家,而是扬州的八种画派,这些人引领了扬州画坛的新风尚,这一时期的画作,无论从立意上还是从构图上,都和之前有鲜明的对比。
清代中期的画家,基本都有着文化修养,主要就是以扬州八怪为主,最喜欢画四君子,甚至还爱画鬼,这一时期的清朝已经有了文字狱,由于统治的稳固,封建社会的压迫已经完全体现了出来。
尤其是人物画方面,把人物往神的形象去画,或者用鬼来表达人物,这其实是一种寄情鬼神,通过鬼怪来讽刺趋炎附势,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在文字狱盛行的情况下,画家们敢于表达自己的不满,标新立异,让当时看不懂话的官员说了好几声“怪哉”,因而得名“扬州八怪”。
在清代所有的绘画中,人物画也有很多变化,从帝王画像到民间人物画,都有不一样的风格和意义,民间画家和宫廷画家作品中注重的内涵也不一样。
民间画家代表人物,有禹之鼎,改琦等人,前者擅长人物和山水,特别精通肖像画,形象十分逼真,人物神态传神;后者擅长画仕女图,用笔流畅,代表作有《红楼梦图咏》,他的画作,对当时人物画有了很大的启发,开创了清代仕女图的典型风貌。
宫廷画师有焦秉贞和郎世宁,焦秉贞是康熙年间的宫廷画师,从他开始就有了西洋画法的流入,他的人物画十分精细,重视明暗表现和远近虚实,开创了清朝人物画的新篇章。
郎世宁大家都听说过,乾隆时期的著名画家,本是意大利人,他结合了中国山水画和西洋水粉画的优点,为乾隆皇帝和他的后妃们创作出了很多留下来的画册,他还发明了一种新的颜料,结合了水粉颜料和彩墨的新画材——水彩。
清朝的皇帝画像人物画在清朝有了自己的独特发展,不仅仅是在民间,皇室的人物画像也见证了人物画的变化,这里,我们就用清朝的皇帝画像来做解释,来看一看从皇帝的画像中是否能找到人物画的奥妙。
绘画,要从多个角度去赏析,我们需要从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以及绘画风格,社会风俗等多个方面切入分析,尤其是皇帝的画像,掌权者的形象留存于世,皇帝本人肯定是希望画师把自己画的偏向伟光正一点,虽然前期清朝的皇帝画像的确是这样的,但是晚清的皇帝画像,却越来越亲民。
我们观察清朝皇帝的画像,会发现有一个规律,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到乾隆皇帝,似乎都长得差不多,每个人的座椅,动作,表情包括服装基本都没有变化,乍看之下根本分不清谁是谁,就好像是在套用一个模板。
《中国美术史》“清代绘画展现出了耀眼的光芒,从清初“四王”到“四僧“代表了不废弃传统但更加个性大胆创造的趋向。”
努尔哈赤出身草莽,因为少时和继母不合,离家出走,靠捡松子维持生计,后来又以十三副铠甲起家,率领八旗子弟四处征战,临大敌而不惧,十分受各个部落的爱戴,最终统一了女真部落,建立后金。
观察努尔哈赤的画像,也能感受到他眉宇之间透露的一股肃杀之气,皇帝的画像是宫廷画师根据要求画的,画师们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一定要按照模式,把皇帝的威仪稳重展现出来,不能有一点平和的笔法。
而努尔哈赤的画像中,他所穿的龙袍也是十分朴素,比起后来的皇帝全身龙纹刺绣要简朴的多,这也很符合努尔哈赤本人的行为作风,毕竟雄起于乱世,创业之初多辛苦,因此画师没有用多华丽的服装纹样去装饰画面。
清太宗皇太极继承了努尔哈赤的雄心,改了民族姓为满洲,建立大清,在位期间,统一了东北,兴利除弊,推行汉化,只可惜未能入主中原,但是他却把开疆拓土的精神和兴兵中原的只想传承了下去。
皇太极本人非常胖,据传有二百多斤,是清朝所有皇帝中最胖的一个,他的画像也多少体现了这一点,但是,整体来说,皇太极的表情和坐姿也和努尔哈赤一模一样,就算是仔细观看,根本看不出几代皇帝的画像居然是出自同一画师之手。
回忆汉唐时期的帝王画像,就风雅得多,画面除了帝王,还有会大臣,奴仆,妃嫔和侍女,他们的帝王像,是以人物为主的场景绘画,清代的帝王像,只有人,没有景。
《清史稿》:“有善行者,虽系仇敌,亦不计较,而以有功升之。有罪者,虽亲不贯,必杀之”
后来的顺治,康熙都是一个模子,除了脸不一样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之所以会这样,就需要考虑到当时的时代背景,清朝和别的朝代都不一样,他的统治手段前所未有的残忍,对百姓的统治也是泰山压顶氏的统一。
在画像上,皇帝们不许自己和寻常百姓一样,非要体现自己与常人不同的地方,因此,清代的帝王画像看起来就很威严,民间的人物画就挣脱了这些束缚。
也正是这种观念,才让画师沦为了皇权的附庸品,而美术也成为了彰显皇室威严的工具。
最能体现这一点的,还要属雍正和乾隆时期,这两位皇帝的审美可谓是两个极端,但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让画师给自己画不同的肖像画,这些画统称为“雍正行乐图”。
雍正皇帝喜欢各种服装玩“角色扮演”,出了正儿八经的“证件照”之外,他还喜欢穿汉服和各种民族服饰,甚至还扮演过西方的法官,或是扮成风雅的文人坐在松树下,然后让画师画下来。
郎世宁就为他画过不少的画像,浏览雍正肖像画,就会发现皇帝的画像渐渐的在往一种十分幽默,亲和的方向转变。
乾隆皇帝也有很多肖像画,但是他的审美就跟个暴发户一样,大部分都是穿红着绿的,郎世宁给他画的肖像画中,一半以上都是西洋画中的丙烯颜料画。
西方绘画讲究的是写实和明暗虚实变化,所以乾隆皇帝的肖像画最能体现出他本人的长相,清代的皇帝画像在雍正乾隆这一时期改变巨大,但其本质并没有改变。
不管是雍正行乐图还是郎世宁给乾隆画的肖像画,都在传达一个理念:艺术是为皇权服务的,这和之前法国兴起的洛可可运动十分类似,洛可可艺术风格是应时代而生,画家是为了讽刺贵族男女糜烂的生活才大肆创新的,但最后这种艺术被皇室发现,洛可可逐渐沦为了皇室彰显自己糜烂生活的工具,画家们作画的时候,也被限制了,这种感觉和文人用八股文答题时一摸一样,限制了思想也限制了创新。
最后,洛可可也应为时代的消亡逐渐被新的艺术取代,只能说在那一时期的画作里,明显表达出了一个时代的兴起和落幕。
清代的帝王画像也是如此,他规范了画家作画的模式,让画家不能够自由发挥和创作,这对于艺术发展而言,也是一种极大的戕害。
三、晚清的皇帝画像
到了晚清时期,皇帝们的画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晚清的皇帝不再像清初那般威严,他们多是守成之君和懦弱无能之辈,大臣贪污,皇帝昏庸,皇帝自然就没有那么威严了。
从咸丰皇帝开始,帝王画像逐渐变得亲民起来,虽然“证件照”依然是一个模子,但明显能看出来皇帝们的表情自然轻松了不少,同治皇帝的画像甚至还歪了脑袋。
这一变化或许和当时的社会有关,晚清是个混乱的朝代,列强入侵,外国企业霸占中国市场,使得许多外来文化冲击传统文化,绘画自然也受到了影响。
画家们不再局限于“八股文”,而是把自己的想法都表达出来,在人物刻画上也有了自己的处理。
皇帝肖像画中的脸部表情增多,意味着清代帝王想逐渐变得平和亲民,这也是从“天子”到“常人”的一个重大转变。意味着绘画不需要再为皇室服务,就如果法国的洛可可艺术一样随着时代的进步,迎合贵族的绘画方式迟早是要淘汰的。
《江西大志》:“其他花草,人物,亲手,山水,屏瓶盆盅之观不可胜数。”
清代的画家姚文翰曾经给历代帝王都做过画像,他不仅画清朝皇帝,还画前朝皇帝,比如成吉思汗,李世民,朱元璋等等。
朱元璋最有名的一张肖像画也是在这时候诞生的,民间认为朱元璋乞丐出身,能得天下一定是奇人奇像,所以在给他绘制画像的时候,特意往奇形怪状的方面去画。
还有一张时姚文翰所画的伏羲像,画面中的伏羲斜着身子,耳垂巨大,眉眼有神,表情轻松,明显是画家加入了自己的见解,装扮也很寻常,若不是标题上写着伏羲氏,恐怕大家会以为是一个普通人
比较符合清代审美的,就是伏羲的头发居然是半剃头的,姚文翰还是没能跳出社会,他笔下的男子,发际线几乎都很高,这和清朝男人的发行有很大关系。
由此可见,时代发展会影响人们的审美和对事物的接受能力,越是到后面,皇帝的肖像画越是寻常,这也暗合了清朝的国运和末代皇帝溥仪的命运。
溥仪从皇帝到战犯,再从囚徒到平民百姓,很好的验证了从“天子”到“常人”的过程,暗合了帝王绘画的发展。
清朝从太祖白手起家,到中间兴盛,再到后面积弊甚多,朝政大全旁落,列强入侵,强大的帝国土崩瓦解,都给文化艺术带来了不一样的发展,不过清代美术对于中国美术的贡献还是很大的,清代的人物画也成了民国时期的蓝本。
对于现在的绘画,更是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艺术随着时代发展,应运而生,应运而亡,就像是一个朝代一般,顺应历史发展,从兴起到落幕,几百年的时光最终也只不过是历史书上的一段文字。
参考文献
《中国美术史》
《江西大志》
《历代名画记》
《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