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闻】看古文献里的“四大发现”,国家典籍博物馆推出新展

2023-01-14 23:12:45     来源:手机网易网

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是上世纪初中国学术的“四大发现”。“四大发现”的相关文物,有的收藏于国家图书馆,有的收藏于各地博物馆、研究院,还有的收藏于相关档案保管机构,因为作为书写介质的甲骨、简牍、纸张的脆弱性,这些文物难得一见。

澎湃新闻获悉,1月14日起,目前为止“四大发现”文物最大规模的展览——“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启预展,公众可预约免费参观。展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联合主办,共分为“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四个专题。


(资料图)

这个系列的展览汇集了分藏于各处的四大文献,展出面积近3000平米,集中了甲骨、简牍、敦煌遗书、明清档案等多种类型的珍贵文物文献共249种,382件。展览利用典籍、实物、音视频、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进行展示,通过对史料的解读,与历史的对话,溯源中国历史,探索中华文脉。

展览现场

殷墟甲骨:甲骨占卜的神秘面纱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殷墟甲骨的发现使只存在于典籍中的商代被证实为信史。甲骨文发现120余年来,甲骨学研究者遍布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数十个国家,成为认知中国早期历史和古代文明的重要工具。2017年,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展览现场

据悉,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甲骨收藏35651件,约占存世总量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甲骨藏量最多的单位,其中有字甲骨34783片。

“殷墟甲骨”专题位于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五展厅,分为“重现的文明”“神秘的文字”“神奇的王国”“探索的旅程”四个单元,通过甲骨实物展示、考古发掘资料图片、相关研究成果集锦等。

“重现的文明”以清末甲骨文被发现为起点,通过对甲骨文出土地的确定,以及殷墟多次考古发掘的成果,拉开了甲骨文研究的序幕;“神秘的文字”详细讲述了甲骨的契刻载体、整治过程、书写契刻方式及工具,图文并茂地列举了象形、指事、会意等甲骨文的构造法则。

展览现场

“神奇的王国”讲述了商代占卜时的人物,并用图表的形式展示了甲骨占卜的程序、甲骨卜辞的完整结构,揭开甲骨占卜的神秘面纱,透过甲骨文鲜活的记录,为大家展现殷商王朝时期祭天祀神、天文历法、农耕农牧、田猎活动、寻医问疾等社会生活风貌;“探索的旅程”总结了一百多年来历代学者孜孜不倦探索研究甲骨文的历程,盘点了学者们对甲骨的持续发掘、考证,列举了“甲骨四堂”等知名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家图书馆的甲骨收藏历史。

龟甲5030商武丁时期 牛肩胛骨残片

甲骨5410此甲片卜问向先祖施行“岁”祭

“殷墟甲骨”专题共展出展品50种54件,其中包括国家图书馆藏甲骨32种35片,国家图书馆馆藏其他展品18种19件。亮点展品包括记载商王田猎,猎获麋鹿和兔的龟腹甲残片甲骨2174,上面的“兔”字象形基本把兔子的前后腿、小短尾等外形表现出来,十分生动传神。

甲骨2174

国家图书馆馆藏的重要文物——“四方风甲骨”,在一片牛肩胛骨上刻有24个甲骨文(残,全文应为28字),记载了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神与对应的四位风神。

最初,有的甲骨学者认为它只是一片伪刻牛肩胛骨,因为上面的刻辞非卜辞,骨的背面也没有施以钻凿的痕迹。后来,著名甲骨学家、史学家胡厚宣先生对这片牛肩胛骨进行了考证。他认为,该骨字体遒整,文气古奥,文理通达,与杜撰不同,应属武丁时期刻辞。

甲骨12789

国家图书馆所藏甲骨中尺寸最大、字数最多的甲骨5405,长43.5厘米,宽24厘米,共218字,内容为向殷先公和山神祭祀;甲骨5509记录了商代日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载之一;甲骨6006经著名甲骨文专家董作宾与其他甲骨碎片缀合,确定了商王世系,不仅印证了《史记·殷本纪》中相关记载基本正确,还对《史记·殷本纪》所记载商王顺序进行了修正,解决了商王世系的重大疑问。

甲骨5405

甲骨6006

展览中的一件甲骨5509,是甲骨所见唯一一次日食记载。

甲骨5509

甲骨5708商帝乙帝辛时期,这是一件较为罕见的人头骨

另外,展览结合互动科技,通过多样化的创新设计进行场景复原,设置了“立体画卷”“姓属林”“模拟占卜场景区”等,利用空间立体复原以及声光电相结合的手段,呈现震撼、绚丽的视觉效果。

居延汉简:重现恢弘壮阔、苍凉无际的边塞生活

居延汉简是汉代居延烽燧遗址中出土的简牍,大部分是汉代边塞屯戍档案文书,一小部分为书籍、历谱和私人信件,简文内容最真实生动地展现了汉代居延戍边吏卒的工作生活面貌。

展览现场

1930年,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居延地区(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金塔县)发现一万余枚汉简,为第一批居延汉简。1972年至1986年,甘肃省文物部门对居延地区汉代遗迹再次进行调查发掘,出土汉简两万余枚,为第二批居延汉简,该批汉简今藏于甘肃简牍博物馆。

“居延汉简”专题位于国家典籍博物馆第六展厅,包含“有册有典”“流沙坠简”“居延汉塞”“大漠孤烟”“手不释卷”五单元。

“有册有典”“流沙坠简”两单元溯源了简牍发展历史,系统介绍了居延汉简的发现历程和重要文物。“简”呈长条形,多为竹质或木质;“牍”的幅面较宽,多为木质(出土实物中亦见少量竹质的牍)。简牍的形态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札、牒、两行、檄、觚、褐、检等。

书绳简

“居延汉塞”生动地展示了居延地区的历史发展轨迹和戍边吏卒的重要职责,真实还原汉代边塞屯戍的军队面貌,其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通报敌情的“候望”、巡视天田痕迹的“日迹”制度、功过奖惩制度,以及武器装备情况、武器管理制度等内容,不仅能够让观众了解到戍边将士繁重艰辛的工作任务,还能够深刻感受到面对敌军犯塞侵扰,居延吏卒奋起反击、果敢杀敌的勇武表现。

秋射简

“大漠孤烟”“手不释卷”则从衣、食、住等后勤保障中展现戍边吏卒的日常生活,以及戍边吏卒在工作之余的学习情况,让我们得以窥见两千年前居延戍边生活的细节点滴。

生病简

展厅中设计了还原居延地貌的微缩场景,装饰采用了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壁画与简牍等元素,观众置身其中仿佛能够感受到恢弘壮阔、苍凉无际的边塞风光,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触控大屏,查询了解居延地区考古调查与简牍出土等信息。

买鸡骆酒简

“居延汉简”专题展出展品总计81种,155件。其中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共73种,147件,原件48件,仿制品99件;国家图书馆馆藏8种,8件。

这一部分另外比较重要的展品包括甘肃简牍博物馆藏《塞上烽火品约》(仿制品)、《论语·知道》(仿制品)等,国家图书馆藏《“肩水金关”简》《癸亥诏》。

《塞上烽火品约》1974年8月出土于甲渠候官遗址第16号房址内,它是匈奴入侵居延时,根据不同情况发出警报信号的规定,示警办法包括了举示烽火、燃烧积薪等。

塞上烽火品约

20世纪30年代在居延地区发现的第一批一万余枚汉简,现绝大多数藏于中国台湾。其间流散出四五十枚,国家图书馆收藏有两枚,根据“肩水金关”简文可确定为居延汉简。本专题中另展有一枚70年代居延地区出土的现甘肃简牍博物馆藏“肩水金关”简,两枚分属两批出土的“肩水金关”简在本次展览中得以重聚一堂。

国家图书馆藏《“肩水金关”简》

肩水金关遗址出土篆书简

敦煌遗书:异彩纷呈的中古世界

敦煌遗书指1900年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发现的4世纪至11世纪多种文字的写本和少量印本、拓本文献,总数6万余号,展示了中古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宗教、医药及中外文化交流的情况,被誉为“中国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敦煌遗书达16579号,写卷长度为世界各大藏家之首。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敦煌遗书”专题位于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七展厅,由“世界的敦煌”及“敦煌的世界”两部分组成。

展览第一部分通过大事记、国内外收藏敦煌遗书简表、书影墙等多种形式,讲述敦煌遗书的发现与流散经历,回顾敦煌遗书在全世界的保护、整理与研究概况。第二部分则重点展现敦煌遗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吐蕃统治时期、归义军时期的内容,简要介绍了敦煌遗书在佛教、道教、摩尼教,以及所涉及到的四部典籍、社会文书、民间信仰等方面的表现。

此外,本次展览特别整理了敦煌遗书的装帧形式,中国纸质古籍的大部分装帧形式都能在敦煌遗书中找到样本或雏形,观众可以在这里看到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缝缀装等不同装帧形式。

大智度论卷五十一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十

展览选取了不同时期敦煌石窟的纹样、佛像等元素,并在展厅中大面积采用经典洞窟壁画,营造出璀璨瑰丽的敦煌特色,展示敦煌遗书中盛衰相继、融汇中西、异彩纷呈的中古世界。为了全方位展现长卷,展览采用了大量长通柜,尽可能让观众看到展品全貌。为增进互动,展厅还设置了投影旋钮书架,将投影与实体书架相结合,转动旋钮即可获得仿真的翻书体验。

展览现场

“敦煌遗书”专题中展品共计49种,50件,全部藏于国家图书馆,另外还有部分由敦煌研究院提供的数字壁画资源。

亮点展品包括抄写于西凉建初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417年1月30日)的《四分律初分》,是现存最早的抄本,同时也是我馆所藏敦煌遗书中有纪年的最早一卷;还有为抢救敦煌遗书,1909年护理陕甘总督毛庆蕃呈送清学部的样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一百五十七》,它完整保存了卷轴装书籍的形态。

《四分律初分》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一百五十七》

《逆刺占》体现了兴起于南北朝,通过预测来卜者所卜何事及其吉凶的占卜术;海内孤本吐蕃统治时期(8—9世纪)写本《李陵变文》,是唐贞元二年(786)吐蕃占领沙州后,汉志不灭的沙州人呕心沥血之作,寄托了沙州人痛苦、哀怨、愤懑、不甘的情感,启功先生曾整理校录;还有隋开皇二十年(600)写本《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下》、唐龙朔三年(663)写本《春秋穀梁传桓公二》等。

《逆刺占》

《李陵变文》

明清档案的保管与利用

明清档案是中国明清时期社会发展史的多方位记载,是我国历史上保存数量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王朝档案。

展览现场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藏明清档案1067万余件,其中明代档案3800多件册,时间起自明洪武四年(1371)至崇祯十七年(1644)。馆藏绝大多数为清代档案,时间自天命前九年(1607)至宣统三年(1911),另有溥仪退位后未出宫前及其在天津、东北时的档案。

“明清档案”专题位于国家典籍博物馆第八展厅,分为“秘档寻踪”“珍档集萃”两部分内容。

“秘档寻踪”主要介绍明清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阁大库档案,通过讲述“八千麻袋”事件与《内阁大库档案流转示意图》,展现内阁大库档案艰辛辗转的流散与重聚过程,以及近代学界翘楚、文化名流对其的重视与研究。展览特别梳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历史沿革》《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档案列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全宗目录》等资料,通过表格、图片与档案展品,生动直观地展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在不同时期对于明清档案的保管与利用。

“珍档集萃” 从政令文书、古代舆图、宫廷生活、史册典籍四个专题出发,精选不同类型的珍贵档案进行集中展示,体现出档案作为特殊的施政手段,以及沟通君臣、官民的重要方式,在见证大事、传递信息、记录生活、记载历史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展现出明清档案在内容、形制诸方面的气象万千、蔚为大观。

“明清档案”专题展出展品69种123件,其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64种117件,国家图书馆5种,6件。

亮点展品包括用以盛装皇帝圣训、实录等珍贵典籍的清代金匮;现存清代唯一一件完整的秘密立储匣——道光帝秘密立储谕旨并匣(仿制品);明崇祯七年(1634)由大学士徐光启和西洋传教士汤若望共同参与绘制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仿制品);清乾隆时期的小金榜(仿制品)、清光绪时期的文科大金榜(仿制品)、国家图书馆藏原内阁大库善本古籍(仿制品)等。

金匮

道光帝秘密立储谕旨并匣

大金榜

在展览开始预展的同时,国家图书馆还结合展览主题,与京港地铁联合主办的M地铁·图书馆推出地铁公益文化项目推出“探寻文明的印迹”活动,在京港地铁多个地铁站进行推广宣传。乘客从国家图书馆地铁站E口内进入展区,可以看到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四个主题的文物仿制品11种,如甲骨12789、居延汉简《相利善弊剑册》、敦煌遗书《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下》,明清档案《永乐帝敕谕》《乾隆帝元旦开笔》等,与展区中大幅文物海报相互辉映,为乘客带来便捷的观展体验。

京港地铁沿线的地铁灯箱、步梯等也将呈现精美文物海报,为公众出行增添一抹文化色彩。乘客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即可查看文物与展览详情。

地铁装饰

地铁站里的敦煌遗书

地铁站里陈列的甲骨纺织品

标签:

猜你喜欢

【世界热闻】看古文献里的“四大发现”,国家典籍博物馆推出新展
焦点快报!17岁钢琴家黄梓轩在京奏响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
每日快播:开年资本“第一投”,又是它
天天通讯!喜茶、奈雪卷了一年,它笑到最后?
环球微资讯!有关吃喝这件事,市场已经变了
微动态丨大润发Super成都首店开业,全国门店达12家
当前关注:零下73℃!西伯利亚打破北半球历史最低气温纪录
【焦点热闻】拜登见完岸田不开联合记者会?日本媒体看到了一个细节!
天天日报丨美国“超级百万”彩票开出头奖,奖金13.5亿美元
【天天速看料】东京再续王羲之特展:“兰亭修禊”将再现
深圳本真生活推出"大整理师"平台,推进整理师的职业化发展
全球即时看!物价高涨 阿根廷首都居民舍近求远买便宜菜
天天短讯!菲律宾强降雨已造成20人死亡 超55万人受灾
全球看热讯:联合国安理会就乌克兰局势举行临时会议
全球快资讯:中非共和国北部交通事故致10死17伤
全球动态:盼中国游客,多国旅游业界正做三方面准备
每日信息:俄代表:西方是乌克兰危机的真正根源
【全球聚看点】拜登尴尬发问“世界会怎么看我们?”答案来了!
当前速讯:2022,消费行业挑战与机会同在
天天即时:“不会区别对待中国游客”,多国发声
国美易卡“新春争头彩 红包送不停”
宝宝纸尿裤该如何选择,大王和尤妮佳哪款优势大?
成都大学彭州传统工艺工作站授牌仪式暨“新征程·最彭州”2023彭州市文创生活季启幕
TONA朵纳 | 新空间,新呈现
广东省投资商会暨冯如飞机俱乐部授牌及启动仪式
实效赋能品牌出海!TikTok for Business助力多品牌斩获艾菲全球化营销奖
会东:走好“旱改水”道路  端稳粮食“饭碗”
【当前热闻】美日即将讨论对华半导体限制问题,外交部回应
昆仑万维发布AIGC算法和模型 全面助力内容创作者
世界热议:2022年我国口罩相关新增企业同比增长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