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柳大方
图/别卷咖啡
我们与几位85、90、95后年轻人聊了聊,他们和后备箱咖啡(移动咖啡车)的故事。年轻人对咖啡的幻想,不只停留在瑞幸、星巴克和Manner们。“车尾箱打开,就是一家袖珍咖啡店”,开始变得越来越常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尤其是,线下消费逐渐复苏,地摊、露营、夜市经济风起,后备箱集市再热,天气转暖时刻,更是烟火气最盛。
从小众到跟风,后备箱咖啡买卖其实并不是一门赚钱的好生意,但它承载着咖啡爱好者的需求,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理想的生活方式,以及追求内心自由的情绪宣泄口。
钛媒体App与几位85、90、95后年轻人聊了聊,他们和后备箱咖啡(移动咖啡车)的故事。他们有的是因为想要逃离职场,有的单纯喜欢露营与房车生活,有的则喜欢环游旅行。他们大多热爱咖啡,同时混迹于户外露营圈子,延续对咖啡的热爱,坚持不被外界所定义的生活态度。
他们中有的人把自己的后备箱咖啡生活拍摄成短视频,成为视频博主。有的则围绕着咖啡车生活,将其视为佛系生意。有的则想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从设计到运营、营销都有自己的一套逻辑。
同时,他们并不强求商业、连锁化,且不约而同的表示其实这不是一门赚钱的好生意。他们在后备箱卖咖啡,做的其实是佛系生意,卷到最后,大多还是走上了开咖啡店和做博主的路子。
车尾咖啡车,并不适合连锁商业化
“做后备箱咖啡的,最终归途还是会想开自己的店。”肉肉2012年开始进入咖啡行业,当时在杭州老牌咖啡馆品牌蓝山咖啡工作。聊到做后备箱卖咖啡这事,他表示,起初其实只是喜欢旅游、露营、自驾游。空闲之余,简单的做点手冲咖啡喝喝,主业是气体公司,咖啡只是爱好和副业。
从去年7月份开始,我和我的另一半,一个89年,一个90年,开始定期在杭州东巢艺术公园的落日夜市摆摊,以移动咖啡车为主并打造露营空间,在自家车库,还收拾出了一个咖啡铺子。
移动咖啡车连锁商业化很难。我们所在的市集园区有冰淇淋摊主,从今年四月份开始入驻,现在已做到30家加盟了。但移动咖啡车不一样,很难连锁化加盟。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车很难复制,车的成本再便宜,也会比一般的摊位费摊位要高。其次,咖啡本身就比其他的餐饮品类回报率低,通过后备箱赚钱,还不如去做烧烤。还有一些细节,例如产品方面,与门店相比,咖啡车的产品原料很难保证存放新鲜与高品质。
现在国内也在出现自行车手冲咖啡摆摊,但大多还是通过短视频变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卖咖啡。对摊主来说,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做支撑。咖啡车最重要的不是咖啡产品,而是个人流量、IP与审美设计表现力。市集展会方面,相对于咖啡这类餐饮品类,其实文创类项目招商更被鼓励。
我们本身就是做咖啡的,做咖啡车的目的更多是为了交友和休闲,没有说只为了盈利,所以和很多顾客都成为了朋友。我个人判断,随着疫情形势缓解,从今年开始,后备箱咖啡经济整体热度其实是会下降的。
其实后备箱咖啡(移动咖啡车)本身来讲,就是一个临时性的替代品。我认识的很多咖啡车主基本上做了一段时间后,最后还是选择去开咖啡店。明年我应该也会再开一家咖啡店。
赚钱不是目的,告诉大众“我是谁”更重要
追寻内心的过程是辛苦的。“别卷,让灵魂自由”是别卷咖啡主理人老猫的slogan,他现在在浙江省内做移动咖啡车环游。94年出生的他,一直选择在咖啡行业扎根,最早是一名咖啡师。2个月前,他从一家外资连锁咖啡品牌门店辞去了店长的职位,做起了移动咖啡车。
现在整个国内咖啡行业已经变得很卷。咖啡品牌之间的差异化越来越小,标准性越来越强,门店自己的思想越来越少。行业内出现一个现象,员工在做向上汇报的内容时,表面文章越来越多,而真正去做实事的越来越少。
每个人似乎都很害怕离职,整个咖啡市场你不做,会有大把人能做,所以每个人都特别卷,整个氛围让我陷入精神内耗,工作的非常不开心。但最开始我从事咖啡行业时,是很开心的。
我过去在品牌门店工作时,一直执行的也是别人的思想。因为感受到工作压抑,很不自由,所以决定辞职。我想,我自己能做什么,后面发现真的只会做咖啡,然后又喜欢旅游,所以就做了移动咖啡车。
选择做咖啡车,也是想通过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传达自己的审美和生活态度,告诉大众“我是谁”更重要。我更关注想追寻自我内心的过程,去见不同的人,感受当下的感受。工作也应该是良性的价值互换。
我现在慢慢在学习一些视频拍摄和剪辑的内容,通过咖啡车去到更多的地方,见更多的人。很多东西都是未知的。你走出去了才会有选择。现在我发现我的资源越来越多。电商平台、招商场地、集市都会找到我给到线上资源。
作为一门生意来看待的话,我其实对移动咖啡车没有太大的期待。开启两个月后,目前还在亏损中。车子是成本支出的大项,落地23万,在日常的原料成本之外,基础设备差不多需要5万块。目前的流量表现也要看场地情况。
场地方面,目前主要还是参与市集的活动比较多。对我们来说,有一些活动是免费邀请的,有一些是收费的。市集现在的收费费用变得越来越虚高,一天200、400、600元都有。对我来说,赚钱不是目的,做咖啡车是为了社交,也是追寻自我内心的过程。别卷了,让灵魂自由。
一种生意属性的生活方式
“我不认为后备箱咖啡是一门生意。”大概两年前,大锐开始做后备箱咖啡。同时,作为川流咖啡品牌主理人,大锐此前在互联网从业十年,因为热爱咖啡,最早在大学期间在Costa咖啡做过兼职。目前川流咖啡已在北京、成都与海外多城市开设门店。川流咖啡的另一位联创王ww,99年出生,毕业后就与大锐一起从事咖啡事业。
2021年,我第一次突发奇想,决定做一个咖啡车摆摊儿做生意。那会儿在北京胡同里摆了7天,卖了大几千。那时候还不像现在,咖啡车已然从一辆可以卖咖啡的车,变成了复古桑塔纳、路虎卫士、敞篷,咖啡机也从Rocket,Lelit变成了辣妈GS3甚至还有拉杆儿。
直到过年回家,开了个大长途,一路走走停停的,把咖啡机带上,服务区自己来两杯,路上遇到聊得来的路人一起喝一杯,出门跟朋友聚会,搬俩马扎,路边聊半下午。第一次觉得,这台咖啡车不仅仅是个赚钱的工具。
4月中旬开始,我从北京出发,一路经过济南、徐州、南京、苏州、南昌、长沙、桂林、阳朔等城市一直到广东,一边做移动咖啡车一边环游,路上探访了每个地区的咖啡馆状态,跟不同的咖啡店主聊天儿。
这中间有很多人找我取经,问咖啡机选哪款,木箱子哪里买的,电的问题怎么解决的,去哪里摆摊最挣钱,每次我都知无不言。
但在我看来,后备箱移动咖啡车可能不是一个好生意。你不确定今天去哪儿,你也不知道明天去哪儿。
因为它不是一个很稳定的商业模式。我觉得它本质上是一种有一些生意属性的生活方式,包括旅行、参加活动,与朋友社交娱乐聊天。它也可以赚钱,但是赚钱不是唯一的目的,做这个更多是在享受生活。
首先,大部分人忽略了摆摊儿要去哪摆的问题。当你经历几次开门就被撵或者被罚,以及找个偏僻的地儿一天卖五杯,你就知道了,你精心置办的咖啡车根本不是烤冷面和烤肠的对手,毕竟民生是地摊经济的支柱。我个人对去哪儿摆摊儿的感受是:不断探索新地方,最好是一直在路上;频繁去市集,摆十天可能不如市集干一天。
咖啡车生意的辛苦可能超出你想象,如果你的车不是专属用于咖啡生意的,那你需要把几十斤的咖啡机搬来搬去,外加牛奶、冰箱、制冰机、磨豆机等等一大堆;如果你说你没这个担忧,就是一门心思摆摊,那咖啡生意最好的时候,基本也是一天中最晒的时候,我认识的咖啡车摊主都不怎么白。
卫生问题很麻烦,户外成本更高。出品方向,第一牛奶的冷藏程度,大部分时候是不够的;第二生意偶尔好的阶段,如果机器不是旋转泵,连续出杯的压力会非常大,而我猜大部分人应该还是用的振动泵的机器;第三就是咖啡车冰短缺问题,小型的制冰机容易不够用,车内冷藏箱容积一般也不够大,夏天也化得很快。
用电方面,油车唯一的解决方案是买大容量电池。有外放电功能的电车才适合做咖啡车。
大部分做咖啡车的车主在线下摆摊不一定赚钱,但大多都喜欢发一些内容做短视频,通过涨粉反而赢得一波流量或利润。不过目前,我还没有看到移动咖啡车业内特别火、盈利高的博主。当然,也有做得很棒的咖啡车,颜值和实力并存。
国内也出现了一些正规上路的移动咖啡车创业项目,例如4T7潮咖在去年8月正式交付了第一辆咖啡车,以上汽通用五菱生产款式为宝骏KIWI EV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为车身,配有电池组、咖啡机、磨豆机、制冰机、保温箱等多用途的咖啡设备。
咖啡一词,搭上后备箱,卷出新维度。不过,当前的年轻人们,还只能将后备箱卖咖啡视为佛系生意,最后的归宿或许还是离不开去开店和做博主。但至少,出发的路上,有咖啡,就能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