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热点:智己飞凡接连哑火,汽车“一哥”难再躺赢?

2023-03-15 16:01:06     来源:壹览商业

作者/杨晓鹤

“上汽奥迪员工内购价最高优惠16万”,“30万出头买奥迪A7,以往这价格也就买A4”。

3月初,这则上汽奥迪大降价的新闻冲上了热搜。上汽紧急回应称是员工内购价,严查外部倒卖。但依旧阻止不了市场对这款车卖不动的猜测。数据也在佐证,1月份上汽奥迪三款主销车型累计销量仅有600余台,微博大V“修车技工王师傅”透露:听说上汽奥迪A7L停产了,原因是库存量太高,以目前的月销量库存够卖一年的。


(资料图片)

不仅是上汽奥迪销量不佳,整个上汽集团都出现了销量下滑的趋势。2022年上汽集团的销量为530.26万辆,同比减少2.94%,虽然依旧是国内车企的销量“车王”,但销售的压力同样不小。

根据上汽3月9日发布的产销快报显示:2月,上汽集团共销售整车301342辆,同比下滑6.41%,整体表现跑输大盘。所以在回应奥迪事件后,上汽也加入了降价潮,在湖北推出了覆盖荣威、名爵、别克、凯迪拉克等品牌的优惠活动,同时全国范围内开启了针对雪佛兰全系的补贴活动。

上汽还在努力维持燃油车时代的荣耀,近期的东风集团则属于率先击碎底线降价,对C6每辆车补贴9万,倾销式补贴燃油车。大家都意识到旧时代很快就会过去,新能源时代已经轰然而至。

但对于上汽来说,并没有准备好。作为上汽投资百亿布局的独立新能源品牌,飞凡和智己经过2年的市场检验后,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智己L7自2022年6月份开始交付,到2022年12月份累计销量不足5000台。飞凡2022年飞凡汽车全年销量仅14532辆。2022年智己和飞凡两家销量相加,仅为新势力中理想汽车13.3万量销量的零头,更比不上特斯拉和比亚迪200万辆左右的销量。

以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所言,独立汽车公司年销10万辆是及格线来看,尚不具备独立生存能力。

危机已至,因此上汽也开始对新能源布局进行调整。Tech星球获悉,目前飞凡已经有人员优化动作,并且已经将驻厂的供应商中断合作到第三批。而智己则拿出了新款LS7,原本预售价35万元起,最后定价30.98万元起,同时智己加速直营销售体系的建设,不断加派总部人员向门店驻扎。

“以前上汽作为国内最赚钱的车企,浪费了10年转型升级的时间,现在才终于开始紧张了”,上汽员工李明说道。

市值跌去2700亿,躺赢的日子不多了

对于一直在乙方软件公司工作的李明来说,2年前能够加入上汽公司,是非常令他开心的工作。

毕竟上汽在国内汽车领域还是很有地位:连续17年保持国内销量第一,最高年整车批发销量730万,收入更是长期位居上海企业榜首,巅峰的2018年营收达到9021亿元,此后逐年走低,如今还能保持7000亿以上。

上汽集团2017年-2021年营收数据图示。

但近几年,上汽面临新能源的冲击十分明显。上汽在2023年1-2月,整车累计销量539,365辆,同比下降30.63%。其中在2月份,上汽大众销量为73万辆,同比跌幅19%,上汽通用销量为68万,同比跌幅为10.3%。其他诸如智己2月销量仅为1251辆,还没有同比数据。

回首上汽曾经辉煌时,在2018年销量达到巅峰,市值最高时4360亿元。这几年伴随着新能源带来的冲击,资本市场对上汽不断看衰,截止3月14日,上汽集团的市值仅为1626亿,市盈率9.66。而销量仅为上汽40%的比亚迪,市值为6899亿,市盈率为69.5。

上汽较巅峰期市值已经跌去2700亿元。相比之下,比亚迪目前市值是上汽的4.2倍,市盈率也多出7.1倍。尽管新旧车企的销量还没有出现颠覆性结果,可资本市场已经给出明确看好答案。

李明也意识到这种结果,离职去了杭州一家新能源公司。对于离职原因他表示,“公司现在销量下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