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青年学者、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袁惊柱
王睿佳
(资料图片)
人民币国际化对当前能源转型发展有何影响?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起到怎样的作用?对此,中能传媒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青年学者、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袁惊柱。
中能传媒:人民币国际化对大宗能源贸易有何影响?
袁惊柱:人民币国际化根据发展程度不同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达到一定的比重。二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主要投资工具。三是人民币成为世界多数国家的储备货币。
目前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交易货币和储备货币的功能都存在,但对大宗能源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结算货币层面,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民币直接作为大宗能源贸易的国际支付手段,可以为企业发展进出口贸易和投资提供便利,减少现金流量,提高支付效率;二是可以影响石油价格,削弱石油贸易结算的美元效应;三是可以为企业降低利率风险,避免企业遭受货币兑换的经济损失。
当然,我们还要注意,中央银行对大宗能源贸易指导调控的难度将会加大,货币政策的指向性可能会被削弱。同时我国的大宗能源贸易受他国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竞争影响会变大,来自操纵的汇率冲击的风险会升高。
中能传媒: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从能源领域来看哪些产业是重点?
袁惊柱:从中短期来看,化石能源仍将是全球的主体能源,因而中国同俄罗斯、中东等油气丰裕国家或地区的油气贸易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围绕油气全产业链的国际合作仍将是重点领域,如油气的勘探开发、油气炼化、油气的清洁低碳高效利用、高端石化等产业。
从长期来看,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全球主要国家已经达成了碳中和共识。中国作为新能源发展规模和技术领先的国家,正在为应对全球气候挑战贡献力量,加大与其他国家在能源转型上的合作,促进全球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转变。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将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新能源合作上提供结算便利。因此,光伏发电、风电、特高压、电动汽车、大容量电池等产业将成为未来的发展重点。
中能传媒: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能否介绍一下能源领域都有哪些绿色金融产品?其前景如何?
袁惊柱: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能源领域围绕绿色低碳转型的碳金融和新能源金融等绿色金融产品将得到快速发展。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中国积极主动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健全碳金融标准体系,制定和发布碳金融产品行业标准(JR/T0244-2022),有序发展碳市场融资工具、交易工具和支持工具,支持碳远期、碳掉期、碳期权、碳借贷、碳债券、碳资产证券化和碳基金等碳金融产品发展,促进实体经济低碳转型。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有利于中外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合作,通过碳金融产品的交易对国际贸易产品中的碳排放进行合理定价,从而有效降低碳排放。
目前,在新能源发展普遍存在负债率偏高、融资工具单一、投融资结构不匹配等问题的情况下,“新能源+绿色金融”模式的新能源金融产品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金融机构根据新能源企业或项目的融资需求,组合运用债券、股权、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工具,通过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市场化债转股等新能源金融产品提供服务,支持新能源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从而促进新能源行业更高质量发展。中国在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新能源金融的发展前景广阔。
中能传媒: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起到怎样的作用?
袁惊柱:当前,影响能源安全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大国竞争与相互博弈的广度和深度均增大,地缘政治风险和金融风险显著上升。2022年,美联储货币政策“急转弯”,通过激进加息抑制通胀,对新兴市场产生多重溢出效应,增加了全球金融风险,使得国际货币格局系统性缺陷深度暴露。在这种背景下,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增加本币使用,既是出于中国的发展安全考量,也符合当前国际货币格局调整的要求。
从历史经验看,主权货币的国际化是影响一个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因素。如今,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使用人民币结算有利于中国进口煤炭、油气等能源产品,削弱能源贸易结算的美元效应,降低利率风险,保障传统能源供给安全。
同时,加速人民币国际化也有利于中国新能源产业加强国际合作,巩固提升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竞争优势,从而更好地保障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发展安全。
中能传媒:面对新的国际货币竞争格局,在能源领域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持续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投资和融资中的使用?
袁惊柱:在发达经济体无限量宽对国际储备体系与全球资产价值产生巨大冲击的背景下,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愈发凸显,全球市场试图寻找维系全球货币体系新的锚货币。
目前,人民币虽然已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篮子,但要发展成为国际货币仍有较长的路要走。历史上美元替代英镑成为世界储备货币,除了二战后美国综合实力迅速上升的因素外,石油替代煤炭成为国际能源市场的核心也提供了强大助力。美元依靠石油交易结算货币的地位,使“石油—美元”逐渐替代了“煤炭—英镑”,最终成为国际货币。
当前沙伊“和解”导致中东政治格局变化,进而引发能源市场贸易格局变化。中国应抓住机遇,争取在传统能源结算领域拥有更大的话语权,适时扩大人民币能源结算的使用范围,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同时,应该合理利用自身巨大的能源需求以及在低碳领域先进的技术优势,与中东国家、俄罗斯、巴西等广泛开展新能源合作,完善“新能源—人民币”的金融市场体系。逐步构建涉及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各种投资者等参与主体,使用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参与包括碳排放交易、新能源技术输出、新能源融资等新能源交易的有机整体。
中能传媒:能源领域的发展对人民币国际化有何积极影响?
袁惊柱:随着能源技术的进步与能源贸易的深化,人民币在未来作为国际能源市场结算货币的广泛度会持续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认可度会持续稳步增强。
一方面,能源技术的进步能够提升能源自主创新能力,保障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自主可控,持续增强能源安全水平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信用和信心支撑。
另一方面,能源贸易的深化不仅有利于油气等化石能源丰裕国家加大与中国以人民币支付的交易规模,而且在新能源合作方面的巨大机遇将给人民币国际化推进提供重要的载体。同时,碳金融、新能源金融等能源金融的发展将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可行路径。
责任编辑:高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