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东西,具备伟大文明的民族们,无不同时以坐拥雄伟壮观的建筑而显要于世。本文谈及的西方建筑,多指代西方人从利用原始的草叶石材或砖瓦钢筋,经过用心设计以铸成的一座座住宅、窑洞、喷泉、宫殿等伟大的作品。快来跟着文史君一起,瞧瞧西方建筑艺术的发展史吧!
(资料图片)
一、苏美尔和古埃及的建筑风格
要追溯西方建筑的发展历史,便不得不提起人类历史上,也是西方历史上最早的城市聚落的诞生。那就是闪耀在人类文明中心的“苏美尔城邦”建筑群。由于两河流域天然缺乏石料和可利用的树木做建材,因此苏美尔人便天然倾向于采用泥土做原料。泥土由于取材容易,凝固周期短。苏美尔人的聚落自从初生那天起,便以一发不可收拾的速度扩大了它的规模。
规模宏大的苏美尔城邦
但是,泥土建筑的耐久度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可靠。经过阳光的暴晒,泥土建筑很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就需要重新修葺。泥土建成的房顶经常面临着开裂的风险,在没有房梁架设的屋内,人们常常能感受到房屋跟随着风暴的方向摇动。因此,原始的泥土建筑过一段时间就要面临着被拆除或大翻修的窘境。随着时间的延续,两河流域的城市群的地表高度也被不断抬高。这样的古迹被称之为台勒(tell),《圣经》中所提到的巴别塔可能是类似的建筑。
油画《巴别塔》——尼德兰画家布鲁盖尔
在古代埃及,建筑艺术更是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埃及建筑艺术的形成和延续大体上是随着时间的脚步不断发展的。在埃及的早王国时代,埃及人就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生死观。古老的尼罗河如同我们今日所看到的那样,每年都会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内泛滥和收缩。埃及人认为人生也一样会经历着同样的高潮和低谷,在不断的轮回之中人们便在不知不觉间走向死亡。埃及人把对死亡的纪念看得很重,由此才会有了举世著名的金字塔的诞生。
我们熟知的埃及金字塔
埃及最开始的金字塔其实并不能被称之为“塔”。最初的金字塔是一种像板凳形状的建筑物。一层一层累积起来,阿拉伯人称其为“马斯塔巴”(mastaba),意思是石凳。马斯塔巴是埃及古王国前王室墓葬的主要形式,坟墓多用泥土建造,呈现出梯形或者倚叠状。再往后,不同时代的帝王对墓室的奢侈要求越来越高,原始“金字塔”的层级就变得越来越高。马斯塔巴就演变成了阶梯形金字塔,阶梯形金字塔最终变为了我们最为熟悉的角锥状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的发展历史
二、古代希腊罗马对西方建筑艺术的传承
时间到了古希腊时代,西方的建筑艺术发展到了又一个高峰。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华丽、完美、和谐和崇高。希腊人常常用巨大的、雕刻精美的石柱来表现出独特的美感。举世闻名的帕特农神庙便采用了这种风格。帕特农神庙的柱廊上,原本就被配饰着华丽的雕塑。建筑雕塑分为多类,大多分布在墙面、门楣和柱子上。这些在雅典随处可见的神雕刻艺术品,描摹了雅典人古老神话中的特定场景。
经过修复的帕特农神庙
古罗马建筑家维特鲁耶的经典作品《建筑十书》提出了建筑艺术的三个标准:一注重坚固,二注重实用,三注重美观。也就是说,建筑首先是为人类服务的一种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坚固是其最主要的部分,没有坚固的属性,建筑物造的再美好,其容纳的人口再多,也终将会毁于一旦的。
但是,建筑的实用价值其实从一开始便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罗马人从共和时代开始便十分倾慕希腊样式的广场和神庙,并且早早地便开始模仿希腊建筑的样式建造自己的建筑物。罗马时代的皇帝几乎每一上任便要大范围翻修罗马城,这种做法极大地刺激了罗马的建筑市场。如果按照今天的标准来算,几乎在每一次新皇帝走马上任之际,罗马帝国的GDP都会在短时间内创下新高!
雄伟的君士坦丁凯旋门
罗马建筑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罗马万神庙、维纳斯神殿、太阳神庙,以及我们所熟悉的罗马斗兽场,罗马凯旋门等等都是罗马建筑的标杆。在罗马王政时期到共和时期,由于对外战争的需要,罗马人用来运兵的公路、竞技场和军营建筑不断增多。罗马帝国时代,在帝国繁荣期间,有许多歌功颂德的建筑出现,比如一些雄伟壮丽的凯旋门、纪功柱和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广场和神庙。
三、中世纪和近代欧洲建筑艺术的发展和突破
到了罗马帝国之后时代,西方文化的中心逐渐的从地中海和拜占庭转移到了西欧。罗曼建筑是10到12世纪欧洲地区流行的一种基督教建筑风格。它的风格是对罗马建筑风格的一种延续,也是希腊罗马建筑文化在荟萃了各民族文化之后的又一次复兴。其建筑风格是拥有巨大而厚实的围墙,门窗巨大且屋内光线通透,钟楼和眺望楼常高耸在建筑中央。罗曼建筑的历史贡献就在于: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墙体突破”和“对称美学”结合起来,并且第一次成功的把高塔组织罗织到建筑物的内部。
继承了罗马和拜占庭艺术的罗曼建筑
说到欧洲留给世界建筑艺术史的巨大遗产,便不得不提到哥特式建筑。哥特人是欧洲原始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罗马语中的的含义是“粗俗和野蛮”。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建筑界出现了一大批复古思潮,哥特式建筑便由此蓬勃发展起来。
在中世纪的欧洲,纤瘦、尖峭、样式夸张的哥特建筑的出现,不失为是欧洲建筑史上的一颗重磅炸弹。哥特式建筑样式最初被大量运用在教堂中,高耸的墙体和色彩缤纷的玻璃窗结合起来,能够使教堂的室内环境呈现出一种极其空灵和玄幻的神秘感。高高的吊顶和尖锐的边角,似乎是要引领着信徒们不断升腾,直到天堂的门口。
德国科隆大教堂
时间到了17到18世纪,富丽堂皇的巴洛克建筑风格在各国皇室的引领之下,最终“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巴洛克的原始意思是“大小不一的珍珠”,它的发展特色起初就是追求跳动、新奇和突破。巴洛克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的反叛。
被神学思维笼罩下的西欧,在17世纪人的独立思维崛起之时还在顽强的维系着同一个调调。巴洛克风格多以其华丽的纹饰和技艺精湛的雕刻闻名于世,我们在影视剧中常见的天主教堂和美国别墅的内部装饰,便多采用巴洛克艺术来粉饰妆容。
富丽堂皇的巴洛克风格
文史君说:
各民族的建筑艺术,无疑是文化史上能够代表各自风格的一大标志。从古代两河流域和埃及人古朴的自然建筑样式,直到现代文艺复兴之后的自由主义、浪漫主义建筑风潮。人们的文化表现力总是以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能力为基础的。欣赏不同时期各民族的建筑艺术,不仅仅能够提升我们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更能够将我们的历史视野和现实存在结合起来。这对于我们走入历史和深挖历史都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吴寅:《西方建筑史的传承与反叛》,《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7月刊
杨涛:《建筑形态演进的科技动因》,天津大学博士论文
(作者:浩然文史·瓷国垃圾堆)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