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杰出的艺术作品总能透过作品本身传达出更深刻的内涵,或关乎对于世界的思考、或关乎对于人性的探寻,这些艺术早已超越了其形式和内容,展现出了人类作为最有智慧的生命体的崇高。
(资料图)
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借由中世纪淑女的恬静表达出了当时思想的解放和高雅的审美情趣,也由此流传几百年,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而1984年,美国摄影师史蒂夫·麦凯瑞在阿富汗难民中拍摄的一张名为《阿富汗少女》的摄影作品,也因照片中女孩纯洁却惊恐的眸子被世人铭记,惊艳了世界。
但不同于微笑带给人的美的享受,名为莎巴特·古拉的“阿富汗少女”却是在家破人亡、被迫远走他乡的过程中与摄影师邂逅,年轻的女孩脸上是战争带来的绝望,而眼中却还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麦凯瑞因这张照片一举成名,但不幸的是,古拉的命运并没有被改写。18年后,当麦凯瑞故地重游想要重新找到这双灵动的眸子时,此时的古拉却早已“面目全非”。
绝望的阿富汗少女
莎拉特·古拉出生于阿富汗,一个饱受战乱的国家。1979年12月,阿富汗战争爆发,在苏联的炮火猛攻之下,阿富汗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不幸的古拉正是无数难民中的一个。
在这场战争中,古拉的家被炸平,父母都不幸罹难。年迈的祖母带着古拉和哥哥历经艰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抵达了巴基斯坦的难民营。而此时的古拉年仅12岁,正是天真无邪的年纪,却被迫承受了世间最沉重的苦难。
于此同时,在地球的彼端,负责东南亚和伊斯兰国家专题的《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史蒂夫·麦凯瑞正在筹划着一项危险的行动。
多年奔走于中东和伊斯兰国家使得这位美国摄影师对贫穷、落后有着更深刻的了解,而突然爆发的战争无疑使阿富汗这个并不富裕的国家雪上加霜。
麦凯瑞想利用他的镜头揭示战争的残酷,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呼唤和平。于是他乔装成一位平民深入到了阿富汗战区,将战后的居民区、战争中无助的人民真实地记录了下来。
在这一过程中,麦凯瑞一直想拍到一张堪称为艺术的照片。他希望他的作品能超脱出纪录的范畴带给全世界最震撼人心的感动。在不断的寻觅中,1984年,他遇到了古拉。
古拉穿着一件阿富汗传统的红色罩袍。暗红色的罩袍已经破旧,但套在古拉身上却仍然有着浓浓的异域风情。
古拉的脸包裹在罩袍里,灰绿色的眼睛像一汪泉水,沉静清澈却又带着恐惧与无助,年轻的面庞上虽然有了苦难的阴霾,但仍保有生机勃勃的朝气。
麦凯瑞被那双动人心魄的眼睛震撼了,他坚信古拉在故事的脸上展现出的多层次的复杂能向世界展现出战争的真实面目,而事实证明,他确实独具慧眼。
18年后的重逢
麦凯瑞拍摄的照片一经发布就成为了《国家地理》杂志6月的封面。杂志非常畅销,而照片中的少女也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
麦凯瑞由此一跃成为了享誉全球的摄影师,可古拉这个牵动世界的女孩却仍然生活在阿富汗的难民营中。
人们痛斥战争的残忍,呼唤和平的到来,然而更多的却只是身处和平中的人们的纸上谈兵。没有哪个政府和国际组织愿意站出来为这些饱受战争之苦的人们真正做些什么。他们在绝望中寻求希望,但只能换来更大的失望。
一直到18年后,麦凯瑞再一次想起了这个女孩,继而萌生了去阿富汗寻找她的想法。
麦凯瑞带着一队工作人员又一次踏上了阿富汗的土地,可在一个战火连天的国家寻找一位18年前的故人显然不太现实。
他不知道古拉是在阿富汗还是在巴基斯坦,甚至不知道古拉是死是活,再加上近二十年的时间跨度,古拉的容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想要找到她无异于是大海捞针。
但麦凯瑞始终没有放弃,他几乎在阿富汗展开了地毯式的搜索。他通过实地走访、联系当地官方机构的方式,甚至在必要时借助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力量,最后终于在一个难民营中找到了古拉。
麦凯瑞想要看看30岁的古拉是什么样子,是否仍然有那样一双清澈的眼睛。可即便麦凯瑞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却也没有想到古拉竟然变得如此“面目全非”。
从女孩到母亲
虽然从一定意义上说,古拉已经成为了一个名人,但在阿富汗、在难民营中,古拉仍旧是个平凡的少女。她沿着无数阿富汗妇女的轨迹,开始了她的人生。
在闻名全球的同时,古拉在成年后很快嫁人生子,成为了一名母亲。可在战争的大环境下,这个小家庭依旧朝不保夕。亲眼目睹了父母逝世的古拉没多久就再次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丈夫在一次袭击中丧生,没多久大女儿也离世了。
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到了古拉的肩头。她甚至没有悲痛的时间,就需要为自己和剩下的两个孩子谋一条出路。如此混乱的世道里,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其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古拉不仅时时刻刻在为生计犯愁,同时也在为着安全担忧。
在反复权衡下,古拉决定离开巴基斯坦返回阿富汗,同样是朝不保夕的生活,她更想回到故乡,回到父母身边。
就这样,古拉为她的孩子伪造了证件企图让孩子能合法回国。但不幸的是,这一举动被巴基斯坦联邦调查局识破,古拉面临着牢狱之灾和巨额罚款。而就在这时,麦凯瑞找上了门来。
眼前的少女已经变成了一位身材臃肿的妇人,脸上的皱纹和龟裂的皮肤诉说着她多年的艰辛。那双灵动的眸子里,光芒几不可见,却多了一分饱经沧桑之后的麻木和绝望。
麦凯瑞深受震动,他想帮一帮这位无助的母亲。他为古拉又拍摄了一张照片并公开发表,且还联同《国家地理》成立了一项专项基金,将筹集到的150万美元善款捐赠给了古拉。
事实证明,古拉值得。在经历了如此多的不幸后,古拉仍然心存善意,仍然热爱生活。她保留了一部分基本的生活费用,并将剩余的善款捐赠给了当地的学校,在这之后,她终于踏上了回乡之路。
或许底层人民更能体会到底层人民的痛苦,古拉的善意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给更多在生死线上徘徊的人带去希望,带去活下去的勇气和动力。
莎巴特·古拉既是一名普通的阿富汗女人,也是无数处在战火侵袭下的普通百姓。只要有战争、只要有平民的死伤,那就会有无数莎巴特·古拉存在。
麦凯瑞能拯救古拉,却拯救不了无数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的难民。战场像一个放大镜,全方位地展现着人性的丑恶、生命的脆弱,而高高在上的上位者从来不愿关注这些与利益无关的东西。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百年前的中国人从战火中冲出了一条血路,而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也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