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下午,“未来概念设计100”数字艺术成果展在成都许燎源博物馆开幕。据介绍,本次展览呈现了40余位设计艺术家的400余件作品,囊括当代设计的各个门类,展现当代艺术家们对未来生活方式的观念和探索。 与往届的设计成果展相比,这场数字艺术展现场虽仍以实物展品为主,但3D打印的概念车模型、可识别人眼距离并自动调出裸眼3D效果的屏幕动画,以及直接呈现为的高清设计图样的视觉作品,完美实现了策展人许燎源“多元、多价值、多体系呈现我们的创造”的理念。
许燎源设计的概念车模型(3D打印)
(相关资料图)
走进主展厅,迎面两架高高的椅子“坐”在那里迎接来宾,这是罗彬文的作品《相互依偎》。虽然只是两把椅子,但看到的人估计一眼就能分出“男女”——左边的青色椅子是男性,右边的粉色椅子是女性。挺拔挑高的椅背,很有中式风格,但从椅背上跃然而出的拟人装饰,却又让人想起非洲部落的原始气息。
罗彬文《相互依偎》
李松林的玻璃青铜雕塑《你》也很有特色:冰蓝色的人像,晶莹剔透,双手和小腿及其所站立的方台,则是暗绿色的铜。展签标注“玻璃青铜”,青铜二字让人想起3000多年前的三星堆文物,而人像的极简造型和透明躯干,又充满了科幻与未来感。这是一个从古蜀文明遗址上站起来望向外太空的人吗?
李松林《你》
刘爱华的《器物日记》作品之一,看起来像在一把椅子上覆盖了好几层融化的冰激凌或奶油。他告诉记者,融化确实是这一系列作品的关键词。“今年8月的高温,是我在成都体验过的最炎热夏季。虽然空调勉强能控制住室温,但人在屋里,不论摸到什么东西,全都是热的。望向窗外,我觉得目之所及的一切都可以被高温融化……”
于是,他用了将近10天的时间,将设计好的椅子进行再创作——热化变形。在赋予它们当代感外型的同时,也在其中暗含了时间和温度的痕迹。
刘爱华《器物日记》
展厅内还特设了一间“暗房”,用来展示婧子和家语的作品“The Third Face(第三张脸)”。在漆黑的背景下,神秘的绿色光线在两张将近一人高的巨大白色“人脸”上流动着,而站在这两张巨脸面前的你,就是“第三张脸”的主人。艺术家采取数字生成技术捕捉观众的面部轮廓,通过电脑将其投射在那两座白色人脸模型上,似乎在隐喻人类情绪的多变,与这个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对真实自我愈发难以确定的一种状态。
“The Third Face”
另一件有互动要素的作品,则是一个可以探测到屏幕前人眼位置的智能屏幕,在“锁定”你的双眼后,屏幕上一直缓缓转动的影像——许燎源设计的各类器物——就开始调整,然后在你的眼前呈现出戴3D眼镜看电影的立体效果。
许多设计作品也同时具备相当的实用性:飞碟形状的蓝牙音箱,打开发现,里面还有个可以放下一枚月饼的“藏宝空间”,让人想起《西游记》里藏着佛宝舍利子的那只大蚌壳(上图);付黎明的《垂》,正面视角看去,仅有单纯的一条弧线,转到侧面,长杆下两个优雅的金色挂钩则告诉你:这也可以是一架极简风格的挂衣架。
付黎明《垂》
许燎源表示,“未来概念设计100”本次呈现的这些作品,“不一定是一个标准答案,但一定是我们在理想探索过程中,充满人文精神的表达。”他说,“诗意的栖居是人类的终极目标。概念设计100的目的,是面向所有的个体生命提供一种理想的生活。”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 乔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