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
本文已获得授权
(资料图片)
“我今天只想谈理想主义,因为人类的理想一直存在。”在三联人文城市光谱论坛上,马岩松这样说道。
10月29日下午,三联人文城市光谱论坛在成都举行。本次论坛以“城市与我们:跨越边界”为主题,邀请到不同领域的8位嘉宾,从建筑、艺术、历史、文学等多个方面围绕“边界”进行分享,讲述城市与我们的故事。
建筑设计师、MAD建筑事务所合伙人马岩松从其过往的狂想式建筑设计启程,分享他的理想主义情怀。
01
理想与现实的边界
理想主义没有功能性,实用性的逻辑,但是它的精神却能引发长久的社会议题。
作为一个北京人,马岩松对于2050年的北京有属于自己的畅想:庄严的天安门广场成了一个森林公园,国家大剧院隐藏在一座景山之中,展厅、公园、图书馆等公共空间则在浮游之岛上……
他的设计褪去了天安门广场的政治性带来的边界感,通过自然化让其变成市民可以真正利用的公共空间。马岩松认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方向应该是一个“山水城市”,要充分考虑到居住在城市中人的利益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有诗情画意,有对精神性的追求。
漂浮的CBD则是对“机器美学”和“垂直城市”等传统立场的质疑。他并不想加固建筑原来资本和地位的感觉,他想表达一种放松的,不去竞争的自由。
这系列看似疯狂的空间规划,却有一部分落到了现实,那就是“胡同泡泡”。北京的胡同是所有旅游者的天堂,但却是住在那里的没有淋浴和卫生间的北京人的监牢。
2050年的胡同在乎人的生活,而不仅是在乎传统的形式。马岩松设计的胡同泡泡系列是想解决老城市中历史的发展问题。
在胡同里安装水滴状的胡同泡泡,这个光滑的金属曲面类似外太空小生命体的建筑其实是加建在北京古老四合院内的卫生间和通向屋顶平台的楼梯。
以这种方法让古老的历史在现代中得以延续。而这种最初乌托邦似的理想,在展览的三年之后第一个“32号泡泡”已经出现在了北京老城区的北兵马司胡同 。
“泡泡”通过反射让自己消隐在胡同之中,历史在这一刻得到了超现实的复刻。
02
我们为什么要在盒子里生活?
MAD成立之后马岩松的第一件设计作品是个鱼缸。这天他在街上溜达时看到一家金鱼 摊,一个个方形的容器里装着数条金鱼,鱼儿在里面非常的迷茫,有的还会撞到玻璃壁上。
他又看到一排排模块化的住宅楼,突然感觉人也像一条金鱼,生活在一个个方形的盒子里,这样的生活真的快乐吗?
他想用鱼的状态来影射人们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生存困境,于是他打算设计一个“为了使金鱼过得更幸福”的鱼缸。
他买了几条鱼,每天观察鱼是怎么在鱼缸中活动的,记录下它们的活动轨迹,并由此设计了一个全新的鱼缸。这个新鱼缸结构复杂,从光滑的外表面延伸出很多管子进入到鱼缸内部,模糊了里面和外面的区别。
03
文化建筑可以拥有“超现实”的力量
“在海边很难设计建筑,因为看着大海本身已经很美了,”马岩松说:“但我想让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天和海。”于是诞生了海口云洞图书馆。
建筑以“云洞”为概念,充满超现实的色彩。“‘云’和‘洞’,这两个字连在一起,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
为了实现这种意境,结合建筑将长期处于海风、海水腐蚀环境中的特点,建筑由白色混凝土三维浇筑、一体成型,里外充满大小孔洞,如同躺在沙滩边的生物体,收集着海的声音,有机呼吸。
天和海对这里的人来说其实有点儿日常,而这个建筑就像观察洞口,进入到建筑再看天和海就跟日常的那种感觉不一样了。
行云流水的曲面给人一种深深的时空感,仿佛掉入了黑洞,来到了一个超现实的空间。
我们说大自然鬼斧神工,觉得这种美是由无形的力量在塑造,是因为有种精神性的东西被感受到了。建筑也同样追求着这点。
文化建筑应该具有“超现实”的力量,去激发人的想象力,去唤起人们的精神世界。把最好奇、最感动的东西带给带给别人,包括现在的人和未来的人。
04
高于自然的“山水城市”
因为工业时代的发展和战后人口的迅速扩张,建筑变成了追求功能性和效率性的方盒子,后来逐渐变成现代主义建筑。正如柯布的宣言:建筑是居住的机器。但是社会基础发生了如此剧变的今天,建筑正在逐渐远离工业。
何为山水城市?中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曾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山水城市”构想。针对当时中国城市刚刚出现的大规模的水泥方盒子建筑,他提出要以中国的山水精神为基础建立一种新的城市模式,让“人离开自然又返回自然”。
马岩松的建筑一直在试图模糊城市与自然的边界,在他看来,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造房子和蚂蚁盖巢穴无异,都是对自然的改造,其成品也应该成为自然的一部分,甚至可以高于自然。
01.嘉兴“森林中的火车站”
马岩松说:“ 中国的火车站一个比一个大,像城市中一个个高大的宫殿,人在其中却感到非常渺小,周边通常是大马路、高架桥、和没有人去的大广场。
我想,城市中的火车站有没有可能不追求宏大的纪念性,而具有优美的环境,舒适宜人的尺度,和便捷、人性的交通与城市功能?成为让人们不只是奔波,而是愿意停留、放松的城市公共空间?”
于是他把火车站原地面广场混乱的交通枢纽放置地下,把地面还给市民,给嘉兴带来一个绿色的城市中心,一个“森林中的火车站”。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充分考虑嘉兴的历史和人文特点,遵循历史资料对老站房进行了1:1复原。
MAD邀请了古建专家、学者、顾问对大量历史影像资料及《嘉兴市志》中残存线索进行分析和数字复原,根据轨距并利用透视原理推导雨棚、天桥、月台、站房之间的关系和尺寸,力求在形式、材料等多方面全面贴近车站的历史样貌。
公园景观经过精心设计,以老站房为主的精神轴线贯穿始终。站前种满树木,市民共同享受这一片怡人的林荫。
02.“墨色山水”朝阳公园广场
作为马岩松“山水城市”建筑理念的重要实践,方案通过人工与自然景致的和谐营造,探索现代都市的人居理想。
该项目位于北京CBD,毗邻朝阳公园。它屹立在这美丽公园的边界,和周围的高楼大厦相比,它极其的与众不同。“因为其他建筑尝试着在自然周围竖一堵墙,而我们致力于将建筑打造成自然的一部分,随之将自然从公园延展,并带入城市。这是山水城市的构想。”马岩松说。
整个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光,实现空气净化和楼宇智能控制, 获得美国绿色建筑协会LEED金奖认证。“山水”的理念不仅体现在技术革新上,更体现在整体规划观念上:传统诗意带入城市, 在高密度快节奏的区域重构建筑和环境的共生关系,创造一种给人以情感寄托和有归属感的未来山水意境。
03.“消失”的衢州体育场
乍一看这是一个有优美丘陵的公园,其实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覆土建筑群,是马岩松建设的一座“消失”的体育场——衢州体育公园。
建筑被隐藏起来,立面消失,被绿植所覆盖,成为景观本身。白色线条雕刻出新的曲线,其中一部分实际承载着人行步道功能。立面坡度恰好成为市民运动、攀爬、登高的新场所,缓坡处的草坪也可以是人们运动之余休憩的地方。这里成为了城市里新的公共空间。
建筑回归“人们聚集和运动的场所”的本质,隐匿“竞技场”的力量感和肌肉感,从建筑师对城市未来的想象出发,把体育明星的竞技和百姓生活的日常运动带到同一界面——让建筑自身和建造技艺都“消失”在人的行为及更高的精神追求中,从而启发新的城市文明的诞生。
05
结语
在当今被资本和效率限制的城市开发中,人本主义和理想主义是难能可贵的。但是马岩松认为理性是有限度的,建筑是主观的一个载体。如果建筑失去理想,失去“生命”,它就像一个功能性的机器,冰冷且缺乏意义。
马岩松一直不忘要做一个“感性劲儿”的建筑师,他认为“建筑是某种文化的表达”,他希望未来的城市,是有情感,有希望,有生活的。
因此他在这个现代高密度城市里探寻建筑未来之路的另一种可能,与奉行功能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主流对抗。
“作为中国建筑师,应该用建筑探讨未来,影响西方对世界的看法。”
图片来源:
1. 建筑师马岩松心中的“北京2050”——中新网 (chinanews.com.cn)
2. 马岩松设计的朝阳公园项目在纽约时代广场发布 / MAD - 谷德设计网 (gooood.cn)
3. MAD设计的“海口云洞图书馆”建成开幕 - 谷德设计网 (gooood.cn)
4. 马岩松:以历史情感 表达未来建筑_鱼缸 (sohu.com)
5. MAD衢州体育公园方案:全球最大的覆土建筑群 – 有方 (archiposition.com)
6. 建筑师的灵魂需要一缕偏执——马岩松 - 简书 (jianshu.com)
编 辑:夏婉婷
责 编:柯思思
- End -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自:匠山行记
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文章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 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