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SIMM)联合指导,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萧山科技城兵团、恺思俱乐部、金帝联合控股集团、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承办,昆捷医疗、杏香雅集、中南大学浙江校友会共同协办,金帝•新道蓝谷生物医药产业园特别支持的“2022中国数字化肿瘤诊疗产业高峰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期间,数千名国内外药物研发、临床研究、投资机构、咨询机构等领域的专业人士通过恺思俱乐部、新浪健康·爱问医生、良医汇等多家媒体平台观看了直播,播放量超60万人次。
嘉宾致辞
秦叔逵(国家卫健委肿瘤学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主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理事长)
秦叔逵教授表示,恶性肿瘤是全球常见高发的一类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全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列为全球各国的首位,仅2020年就新发肿瘤457万,病死300多万人,而且仍然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形势非常严峻。因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健康,特别重视肿瘤的防治。
今天,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学科的快速发展,数字医疗在肿瘤学科的应用,也就是数字化肿瘤诊疗,已经成为肿瘤学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和发展方向,数字化理念和技术的应用已经和正在极大地推动肿瘤诊疗、新药研发、临床试验模式的发展进步,变革临床肿瘤学事件的策略、方法、药物和效果。
为此,中国数字化肿瘤诊疗产业高峰论坛邀请了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和其事业单位的朋友们聚会,集思广益,共同探讨。会议的主题鲜明,内容非常丰富、先进、新颖。就是希望搭建数字化肿瘤诊疗平台,实现技术和资源的共享,积极促进数字医疗,特别是肿瘤诊疗和研究,以及抗肿瘤需要研发等相关领域的推广应用,推动蓬勃发展,因此必将做出重要的贡献。
叶阳(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叶阳书记表示,数字化能否赋能科学家加速新药研发,数字化技术能否为肿瘤诊疗带来新的解决方案,数字化能否建立肿瘤预防、诊断、治疗的闭环,数字化能否赋能医生实现真正的精准治疗,需要结合新药研发专家、肿瘤诊疗专家,AI大数据应用专家以及医药行业领军人才一起碰撞,也需要政府在基础架构上的大力投入与支持。本次论坛不仅汇集了众多医生和科学家,还有拜耳、GSK、恒瑞、上药、药明康德、高特佳等产业专家,以及微软、阿里云、京东健康等IT界的专家,确实是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融合创新的交流通道。
专家报告
陈凯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
新药研发的数智未来: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到大数据和AI驱动的药物创新
新药研发面临周期长、投入高以及风险大等挑战,随着医药大数据的积累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术的发展,运用AI技术并结合大数据的精准药物设计将推动创新药的发展。当前,我国新药研发进展迅速、成果显著,虽已跻身于药物研发的“第二梯队”,但总体研发力量仍较薄弱,与西方药物研发大国存在一定差距。进一步加强我国大数据和AI药物设计技术的发展,需要解决数据积累与模型开发等方面的问题,聚焦重点研究方向,进而显著提高原创新药的研发效率,在重大疾病领域取得进展。
程向东(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浙江省上消化道肿瘤诊治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基于AI的单病种数据库建设和应用
全球正式进入大数据时代,医疗大数据在数据集中、海量存储和统计应用等方面有突破,但对于大数据的深入解析存在困难。利用人工智能技术(AI)对医疗大数据进行深入解析与标准化,进而完成医学建模和应用构建,可产生深入临床与医学前沿的人工智能应用系统,用以指导临床诊疗、开展真实世界临床研究及医工研结合的转化研究。目前,以数据为依托,以AI全栈技术能力为核心,以智能应用为抓手的浙江省胃癌AI大数据平台已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应用落地。
丁克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数字驱动“重启”线下肿瘤医疗发展新途径
20世纪以来,肿瘤的发病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肿瘤的精准诊断、靶向治疗也成为医药行业研究的重中之重。实现对患者的高效、精准的治疗依赖于医疗体系的完善、信息交互的及时。但目前线下实体医院的信息交互不完善且复杂、治疗手段存在人为性偏差。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其在医药行业的应用前景逐渐显现。通过数字化驱动,利用互联网的思维,“重启”线下医院,让医院更加智能化;同时,利用人工智能,使其合理应用到肿瘤的临床诊疗中,对于促进医患链接的方式改变及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吴家睿(中国科学院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科大杭高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执行院长)
基于大数据的肿瘤研究
过去的生物医学是基于小数据的,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行,逐步获得了大量的组学数据,因此生物医学的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称为数据密集型的研究。现在国际上对肿瘤的理解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基于大数据多组学研究,对肿瘤重新进行分子分型并对其预后进行预测。在未来临床医学的研究中,也不仅是基于随机对照的传统临床实验这样一个金标准,随着真实世界研究,真实世界证据的引入,基于大数据的精确医学研究也将推动医学领域的发展。
潘宏铭(国家新药审评专家、国家卫健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
临床试验推动恶性肿瘤的精准治疗
中国新发癌症457万,占全球23.7%,死亡人数居全球第一。大多数肿瘤确诊时已经是晚期,精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生存率。目前,肿瘤精准分类已经进入4.0时代,采取肿瘤部位+病理学特征+基因突变+免疫特性的方式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可以让患者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治疗。抗肿瘤药物已经进入免疫治疗3.0时代,并且精准治疗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后续我们需要不断推进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发。目前中国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已经迈入“第二梯队”,未来,我们可以通过落实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技术指导原则,重视I期药物临床试验,通过人工智能+高通量测序来进行早期药物研发等加速推进精准治疗的临床试验。
高峰对话
主题: 中国的肿瘤“登月计划”路在何方?
【主持嘉宾】
沈竞康: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分享嘉宾】
陈凯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
秦叔逵:国家卫健委肿瘤学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主委
叶 阳: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党委书记
程向东: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李 进:上海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CSCO基金会秘书长
吴家睿:国科大杭高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执行院长
潘宏铭:国家新药审评专家,国家卫健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
丁克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
数字化诊疗的理念和技术,在临床试验研究的试验设计,方案执行,结果解读都有重要的价值。在试验设计方面,通过电子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患者的需求;在方案执行方面,采取去中心化的策略;在结果解读方面,鼓励患者在医生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等。这些都提升了临床试验的标准化,数字化,和高效性。
在肿瘤诊疗方面,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在肿瘤早筛、辅助诊断、治疗决策、院外随访,精准筛选高危人群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多学科、多维度的评价和管理方案延长患者生命并提升生存质量。
在新药研发方面: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不论是小分子靶点,还是抗体设计方面,都极大推动了新药研发的进展。
未来在数字化诊疗的建设中,我们需要标准的多平台的数据,鼓励推动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建立良好的共享平台,将所有的数据共享,流通起来;鼓励交叉融合的学术精神,将基础科研,计算机人工智能,临床试验,临床治疗等各学科交叉交流,为人工智能的应用发展赋能赋力。(恺思俱乐部)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