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八月
“去年9月份开始,公司就已经停发工资了”,新生植发集团内部员工称。股东内讧、拖欠员工工资、消费者维权相继被曝光,四大民营植发机构之一的新生植发突发暴雷。
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消费者爆料出“店铺倒闭”“退款难”等问题。据黑猫投诉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9日,新生植发累计有204条投诉。
(相关资料图)
而此前,新生植发曾对外表示,“集团总服务客户资源达20余万人,平均每年实现营业额3个亿,净利润5000万人民币,并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公司曾将IPO提上日程。
近年来,随着需求量的迅速增长,植发行业快速增长。据灼识咨询报告显示,中国植发服务市场已从2016年的6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7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2.8%,预计将按复合年增长率22.1%增长,到2026年将达470亿元。
此外,植发服务的市场渗透率由2016年的0.14%上升至2021年的0.25%,并预计于2026年将进一步达到0.47%。
图片来源:大麦植发招股书
经过多年的“野蛮生长”,国内植发赛道的格局基本形成。其中,占比最多的是民营连锁机构,达35%;民营连锁机构中也形成了雍禾医疗、大麦植发、碧莲盛、新生植发为主的“四强争霸”格局。
自从2021年“中国植发第一股”雍禾医疗在港交所成功挂牌,大麦植发紧随其后向港交所主板二次递表,碧莲盛、新生等亦纷纷筹划IPO事宜。
与此同时,行业乱象频生。新浪财经曾走访大麦、雍禾在内的多家植发机构,发现其中存在着术前临场更换医生、收费方式复杂多样、夸大宣传等一系列问题。且不同的植发机构价格相差甚远,同样的发型,在不同的机构收费自五千元到六万元不等。
在这场风暴的中心,雍禾、大麦等植发机构纷纷困于重营销、轻研发的怪圈,此外,还面临着高毛利、低净利率、复购率低的难题。
行业乱象横生
“市面上没有可以检测毛囊存活率的机构”,方林告诉我们,他在植发失败后试图让植发机构将费用全数退回,但因为举证难,法院以缺乏证据为由而败诉。
保证毛囊存活率不低于百分之多少,是植发机构为了让消费者达成交易的通用销售话术。不仅如此,合同上也会明确写明若存活率未达到约定标准,机构会给予一定的赔偿。
但其实,毛囊存活率是鉴定难、举证难的灰色地带。
类似的灰色地带还有很多,在这一锤子买卖的背后,信任的代价是高昂的植发价格。
一般来说,植发的价格是根据每毛囊单位10元左右来计算,再加上麻药、手术等费用,最终价格高达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
但高昂价格,没有避免高风险。
此前,新京报曾曝光了植发行业的“三天速成班”。据了解,一些植发机构让毫无医学基础的人短时间通过“零基础教学”“三天速成班”等课程掌握植发手术,并“拿活人练手”直接在消费者的头皮上动刀子。
这并非个例,植发市场整体鱼龙混杂。
不同的植发机构,对医生的学历和专业要求也不同。大麦微针要求医生具有本科学历,而雍禾医疗的标准则是大专学历即可。
为了杜绝行业乱象,国家八部委曾在2021年发文联合整治医美乱象,《毛发移植规范》也于当年5月正式发布,规范了毛发移植的医疗机构要求、相关人员资质以及术前准备等方面。但对于植发定价和术后纠纷,仍未有明确的定论。
令人堪忧的服务之外,植发市场还存在着乱报价的毛病。“基本上就是最原始的谈判方法,看你植发需求急不急切,然后再去打量你的收入情况,以此来报价”,王数告诉我们,其中的差价至少有数千元。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1.9万余家植发相关企业。风险信息显示,19.61%的法律诉讼案由为“买卖合同纠纷”。风险数据显示,2022年植发相关企业行政处罚数量比2021年增长40%,经营异常数量比2021年增长30.8%。
虚假宣传、虚报毛囊、种植效果不理想、鉴定难、乱收费、术前临场换医生、手术相关照片无授权使用、术后纠纷等乱象更是频发。
为了促成一锤子买卖的成交,植发机构们在宣传上无所不用其极,在虚假宣传上屡次违规。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三年多来,大麦植发在全国各地的服务机构已经收到超过20起行政处罚。其中有多次是因为发布不当广告。
资料显示,2021年1月,上海大麦门诊因存在假冒专利行为,被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没收违法所得18474元,并罚款2万元;
同年4月,南京大麦门诊因“违反广告内容管理规定行为及其从属”,被南京市秦淮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03800元,并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
同年9月,杭州大麦门诊在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的情况下,发布的广告中包含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被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
黑猫投诉上,也有消费者控诉大麦植发“虚假夸大宣传误导欺骗消费者”。有消费者表示:“本人在大麦植发花费27945元植发3200个毛囊单位,术后成活率很低,效果很差。该机构虚假夸大宣传植发成活率96%以上,要求按照手术签约书承诺,未达到96%成活率退赔相应手术费。”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截图
本是一门“头顶”上的好生意,却因行业乱象频发而成为面子工程的重灾区。
逃离不了的怪圈
乱象频生是植发行业的表象,真正让植发机构们陷入水深火热的,是逃离不了毛利率高、净利率低、复购率低的怪圈。
根据财报显示,雍禾医疗2022年上半年的植发业务营收5.53亿元,占整体营收73.94%,平均客单价为26314元,毛利率达64.4%。同期,大麦植发的手术植发实现营收3.59亿元,占整体营收76.6%,平均客单价为23100元,毛利率达64.9%。
作为国内植发第一股,雍禾医疗各方面的数据表现优于大麦植发。
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雍禾医疗的总收入分别为12.24亿元、16.38亿元、21.69亿元和7.4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36亿元、1.63亿元、1.81亿元、0.18亿元,毛利率分别达72.61%、74.57%、72.86%和64.23%。
同期,大麦植发的总收入分别为7.47亿元、7.64亿元、10.21亿元及4.6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15亿元、0.69亿元、0.66亿元以及0.12亿元,毛利率达79.8%、75.9%、70.9%、62.9%。
二者毛利率虽然都高达70%,净利率却不足10%。从数据看,大麦植发在报告期内的净利率分别为-2%、9.1%、6.5%和2.5%。2022年上半年,雍禾医疗的净利率仅有2.4%。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植发市场本身就是复购率低的消费行为,另外,还需要高额的获客成本。
雍禾医疗曾在招股书中表示,大多数植发收入的医疗效果可能会永久持续,无法保证客户成为“回头客”。
雍禾医疗在2021年的营销费用为10.73亿元,较2020年增长38%。营销费用率为49.5%,较去年增加1.9个百分点,其销售费用率远高于其它一般型综合型医美机构。
而与高昂的营销费用对比,其研发费用的投入显得极少。根据雍禾医疗公司财务报表显示,以2021年为例,公司的研发费用为1416.3万元而营销费用为10.73亿元,是研发费用的76倍之多。
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也让植发行业在激烈的竞争下,一方面鱼龙混杂更加严重,另一方面更无法沉下心来去钻研技术。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2年新增植发相关注册企业数约400家,年注册增速约为51%,近五年来相关注册企业约800家。从企业性质上来看,有限责任公司约占45%,个体工商户约占40%。在众多企业中,仅有约20家企业有专利信息,占比约为1%。
业务增长乏力,是植发机构们面临的另一个怪圈。无论是雍禾医疗,还是大麦植发,营收、毛利、净利等数据增长均陷入迟滞。
在2022年6月发布的半年报中,雍禾医疗实现营收7.48亿,同比下降28.98%;毛利率为64.2%,2021年同期为73.6%;公司的净利润为1760万元,2021年同期为4040万元,同比下滑56%;公司的净利率为2.4%,2021年同期该值为3.8%。
图片来源:雪球研报
2019年-2021年及2022年1-7月,大麦植发的收入分别为7.74亿元、7.64亿元、10.21亿元及4.69亿元。上述同期,公司的总毛利分别为5.96亿元、5.80亿元、7.24亿元和2.95亿元。尤其是2022年,大麦植发的营收和净利出现了双双下滑的书面。2022年前7个月,大麦植发营收4.69亿元,同比下滑19.53%,净利润则仅有1171.4万元,同比下滑57.72%。
收入模式单一,也是植发机构们普遍面临的难题。
从目前来看,植发仍然是支撑雍禾医疗、大麦植发营收的主要依靠。2022年上半年,雍禾医疗的植发业务实现营收5.53亿元,占整体营收73.94%,平均客单价为26314元;2022年前7个月,大麦植发的手术植发实现营收3.59亿元,占整体营收76.6%,平均客单价为23100元。
外有消费者信任危机,内有自身造血能不不足,植发机构陷入内忧外患。
出路尚未清晰
上个月,雍禾医疗发布消息称,旗下植发品牌“雍禾植发”及“发之初”将同步调整计价方式,在医生分级诊疗体系的基础上以“一口价”的方式确定植发费用。
“一口价”策略的推出,或许是雍禾医疗试图降低客单价来获客的方式。
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接受雍禾医疗植发医疗服务的患者总人数分别为5.1万人、5.8万人与2.1万人。
在复购率极低的市场内,面对有限的天花板,植发机构们逐渐从植发连锁机构向头发养护发展,拓宽业务范围。
有业内人士对媒体表示,如今“先推销养护、再推荐手术”已经成为行业套路,医疗养固发服务属于高频消费,在消费者支付高昂费用后,一般医生会建议一周或至少一个月进行一次“养护”,而客单价通常超千元甚至数千元,利润率较高。
此前,新生植发曾在2015年建立“全方位毛发养护管理体系”,通过各类毛发养护仪器设备、养护产品,打造全方位的毛发养护及头皮健康管理服务,将自己从植发连锁机构成功定位成“植发-养发-护发”一体化服务的机构。
无独有偶,大麦植发在其提供的固发及养发服务就涵盖了三类:头皮养护(痒、炎、屑、油)、毛发养护(细、软、枯、黄)以及术后养护。
雍禾现在的养固服务则是搭配着植发手术在做。雍禾的客服在咨询的时候会先引导客户,根据毛囊检测的情况做头皮养护,价格大概是两千多元/四次。
但是,医疗养固业务也存在“灰色地带”。黑猫投诉平台上,就有多条关于雍禾医疗养发服务的投诉,譬如诱导消费、毫无效果等内容。在其他平台搜索雍禾医疗,也有许多消费者表示,机构推销情况严重,植发前会强行推销养发业务。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截图
无可厚非的是,植发市场确实是一个巨大且空缺的市场,并且脱发人群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但与医美类似,植发行业乱象频生、投诉繁多,而铺天盖地的营销虽给植发机构带来消费者,但也促使植发生意高毛利低利润。
头部企业或许只有持续走向正规化、有序化,探索技术更加成熟化、聘请医生合规化,才能逐渐提升植发行业的效果与体验,进而与消费者“破冰”重获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