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莫
近期,《零售圈》发布了文章《疫情,将不再是超市亏损的挡箭牌》一文,文中的调研显示,21%的超市人认为,疫情对超市业绩是正面影响,业绩有所增加,69%的超市人认为,疫情对超市业绩是负面影响,业绩有所下降,9%的超市人认为,疫情对超市的业绩基本没有影响。
目前,防疫“新十条”正式发布,各地疫情防控政策逐步松绑,部分省市逐步取消景区、商场、超市查验核酸、健康码等防控措施,种种迹象显示,疫情防控正在逐步全面放开,恢复经济势在必行。针对“如果疫情全面放开”,超市行业将会何去何从?是“断崖式下滑”还是“报复性增长”?超市行业和社区零售、电商零售、即时零售相比的优势又在哪里?对此,《零售圈》对上海市自有品牌协会秘书长薛晓伟做了独家访谈。
(资料图)
《零售圈》:疫情这三年,对超市的主要影响有哪些?体现在哪些方面?
薛晓伟:疫情这三年,大多数超市的销售和毛利都有下降,还有一些企业亏损,零售类的企业日子都不好过。面对疫情,企业的反应速度都偏慢,很多超市很早就开始布局无人零售,布局线上线下融合,线上下单,线下取货。但是,当疫情来临后,很多企业并没有及时开展无人零售;当疫情这个黑天鹅事件到来后,很多零售企业没有做好应对,很多零售企业销售受阻。零售企业在销售面临危机时,第一想的是不是要关店,第二是要不要淘汰一批员工,也有一些员工去选择网络平台造成人员的流动;第三很多超市的资金链出现问题,更加限制了企业的采购能力、服务能力,导致供货商愿意把更好的产品给电商平台、社区团购平台。疫情三年,超市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部分超市并没找到更好的销售方式来面对消费者。
《零售圈》:我们统计了13家超市类上市企业财报发现,有一半以上企业业绩和利润同比下降,有一半以上企业业绩亏损,您认为这些和疫情的关系大吗?您认为传统超市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薛晓伟:不应简单地看疫情这3年的业绩表现,而应该看疫情开始前几年,看看他们的环比,如果此前企业业绩一直在增长遇到疫情突然下降,那就是受疫情影响比较大,如果疫情前都在缓慢下降,遇到疫情不过是加剧了其下滑。其实这几年行业的情绪是比较悲观的,行业内流行的话说,“2019年是超市行业在未来10年最好的一年,也可能是最差的10年的开始。”根据我的判断,超市行业的业绩下滑是这几年普遍存在的状况,传统超市业绩下降跟企业的供应能力差、员工结构老化、供应链不畅通都有关系。这几年超市类企业的业绩其实一直在下降,疫情的出现不过是火上浇油。
零售圈:大家都说,超市生鲜品类的在疫情期间有爆发式增长,你怎么看这个问题?疫情后会不会有断崖式暴跌?
薛晓伟:超市生鲜品类的在疫情期间有爆发式增长,主要是跟销售渠道变化有关。在疫情管控期间,很多的生鲜零售店、批发市场都关门了,导致人们的采购渠道变窄,只能选择在超市购买。很多人家门口的菜市场都关了四五个月乃至半年的时间,人们买菜就转到了线上或者是超市去购买。这种爆发式增长会不会带来断崖式下跌?这取决于总的生鲜供应量。我认为,一个城市的生鲜供应总量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金额规模,都不会有大的变化。菜市场和社区生鲜门店开门后,会对社区团购和超市购物造成冲击。所以,超市生鲜品类的下滑是不可避免的。造成这一现象,第一是销售渠道的重新分配,第二是超市类企业要内省:自己还能做好哪些服务?接下来,超市生鲜要想打好这一仗,就得拼品质、拼价格、拼服务。
《零售圈》很多社区团购,生鲜电商的到家业务吃了“保供红利”,随着疫情的结束,您认为这些新业态和新渠道会受影响吗?会有怎样的变化?
薛晓伟:“保供”也是零售业态的一部分,对于一些优质企业来说,参与“保供”就有了让更多人了解的机会,很多“保供”企业给了市民很贴心的便民服务,疫情后这类的企业将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而那些仅仅把“保供”当做一项工作去做的企业,在疫情结束后,这些生意并没有积累粉丝和口碑,也就没有新的业务了。在今年上海疫情期间,我们家门口有个社区店服务就做得很耐心,卖的东西质量好也不乱涨价,就得到了我们的信任。在疫情结束后,我们还是经常到这家店去买东西,这样这家店就增强了客户黏性。所以,对待新业态和新渠道,大家还是要看他们在疫情期间做了什么。要相信人们自有选择。
《零售圈》:非餐外卖,也就是零售外卖在疫情期间也火了起来,现在大家都叫它即时零售,您认为即时零售是不是疫情的产物?疫情结束后,即时零售会有怎样的变化?
薛晓伟:即时零售由来已久,并不是疫情的产物。在零售行业发展的历程中,会不断出现一些新鲜食物,即时零售就是其中一种。生鲜快递业务、到家业务都是适应人们生活需求变化而出现的新事物,即时零售就是送货到家嫁接了各种品类,如何把你所需要的品类快速送到你的手里。疫情结束后,即时零售会发展得更好,有更多的网点布局,也会有更多的物品上架,会以更快的时间送到,让人们更加喜欢这种零售方式。所有的消费模式都是围绕着消费群体、消费者来展开的,
消费者在经历过实体零售、电商零售到社区零售之后,又迎来了即时零售,疫情对即时零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零售圈》:疫情全面放开前,超市应该提前做好哪些准备?
薛晓伟:第一,超市应该做好人才的储备,疫情结束后超市有可能会迎来新的业务增长,新的业务就需要新的人员,人员的培训、业务模式的熟练不是一天速成、一蹴而就;第二,超市行业要找准发展的方向,找到核心的产品是什么?疫情三年自有品牌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推崇,虽然物价在涨,老百姓花同样多的钱还能买到同样多的东西,这是每个人都希望看到的;第三超市应做好资金的储备,对于优质产品来说,目前可以选择的销售渠道正在越来越多,如果在资金还要存在账期、不能有所保证,产品方为什么非得到超市去卖货呢?第四,供应商应该积极地去寻找好商品,更好的商品是超市留住客流的好办法。
《零售圈》:您对将来几年传统超市业态的发展趋势有哪些判断?
薛晓伟:第一,超市应减少、降低刚性成本的支出,如果刚性成本不变又销售乏力,毛利增长有限,就会造成运营上的困难;第二,超市应降低采购的成本,就是要降低商品和物流的成本和管理的成本,比如到原产地自采、降低运货的频次增加运输的数量;第三,超市要增加人效、坪效,要有更好的制度来增加人员工作的产出,要让每一个货架都发挥出最大的效率,要做出商品布局陈列的差异化,要考虑销售和毛利带给门店的影响。虽然现阶段超市的业绩普遍不好,但是超市一定会长期存在,而且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很多人很在意消费的体验感,零售行业有一个链条在里面,超市零售、社区零售、电商零售、即时零售未来会长期共存,它们的存在都是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未来,这些业态会达到一种平衡,未来还会有新的销售模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