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叔叔阿姨送的积木,还有这个书包我也很喜欢。”
(相关资料图)
“谢谢叔叔阿姨,你们辛苦了。”
“我太喜欢你们了。”
日前,带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医护人员的美好祝愿,6岁的新疆小朋友小迪(化名)在接受了右眼球形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和青光眼房角分离手术后康复出院。
出院前,患者及家属与医护人员合影
6岁宝贝患先天性眼病
病情加重,治疗刻不容缓
长睫毛、双眼皮、一双大眼睛扑闪扑闪地眨着,见过小迪的人都会夸他“好看”,但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这双灵动的眼睛却面临着失明的风险。
“大概是两年前,幼儿园体检说他视力有问题,老师让我们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小迪妈妈说,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孩子双眼都有高度近视,并有非常严重的弱视,即使戴上一千多度的眼镜,矫正视力也只能到0.2。但为什么他会在这么小的年龄就有如此高的近视,却不得而知,为此家人踏上了无尽的求医之路。
2022年3月,当听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眼科有一位从杭州浙大一院来的援派专家,小迪妈妈便带着孩子前去就诊。浙大一院援疆医生唐旭园经过一系列详细检查,确诊小迪患有一种非常罕见的先天性晶状体悬韧带疾病——双眼球形晶状体。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晶状体是一个扁圆体,而不是球型,晶状体与前方的虹膜存在一定的间隙,以保证房水的正常流通,使眼内压维持在正常稳定水平。
上:正常晶状体,下:球形晶状体。科室供图
而球形晶状体,顾名思义就是晶状体呈小球型(前后径增加、赤道半径减小),并由此产生严重屈光异常,即晶状体源性高度近视。此类患者由于悬韧带发育异常、广泛松弛无力,球形晶状体常并发瞳孔阻滞性青光眼、晶状体脱位或不全脱位等。
“患儿就诊时有非常典型球型晶状体三联征——浅前房、晶状体源性高度近视和闭角型青光眼,并且由于患儿年龄小,伴发了非常严重的弱视,青光眼损害明显,就诊时双眼眼压很高,右眼眼压高达28mmHg,左眼甚至连机器都测不出(正常范围10-21mmHg)。”唐旭园回忆,她立即联系了浙大一院眼科副主任、青光眼专业组组长汪晓宇主任医师。
汪晓宇主任医师彼时建议进行虹膜激光治疗,控制青光眼的进展,但由于小迪无法配合治疗,只能暂时予以降眼压药物治疗。
但直到一年后,2023年3月,唐旭园才等来复查的小迪,很可惜,小朋友病情又加重了,眼压甚至高达50-60mmHg。一年来,他的房角出现了虹膜前黏连、青光眼和高度近视也在进行性加重。
针对新的病情,一场连接新疆和杭州浙大一院的空中联线立即架起。浙大一院眼科组织科内白内障专家,青光眼专家,小儿斜弱视专家与新疆兵团第一师医师眼科医生进行了会诊。“必须要尽快手术,否则会有失明的风险。”浙大一院眼科专家给出了最终方案。
关键时刻,家属却犯了难,犹豫不决。2023年4月,浙大一院眼科主任崔红光带领两名眼科专家柔性援疆时当面会诊了患儿,再次确认小朋友需要尽快手术治疗。患儿家属最终决定前往浙大一院进行手术治疗。
从新疆打飞的到杭州
专家团队保障手术成功
“得知家属的决定后,我们第一时间启动相关预案。”崔红光主任表示,医疗援疆是国家赋予的使命,更饱含着人民群众的期盼,“一人援疆、全科保障”,为了给患儿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解决疑难病症,科室组成了一个由近十位专家组成的诊治团队。
5月底,小迪入院完善了各类检查。浙大一院眼科、麻醉科、儿科、骨科等相关学科进行多学科会诊,对手术方案进行了细致讨论,决定先对其右眼进行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悬吊和青光眼房角分离手术,随后再尽快进行左眼手术。简单地说,就是像做白内障手术一样,把原先的球形晶状体取出,放入匹配的人工晶体并将其悬吊固定在生理位置上。
“看似简单,但为如此幼小患儿行球形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还是比较少的。”主刀医生、浙大一院眼科白内障专业组董枫主任医师介绍,将人工晶体稳定地植入到患眼正常生理位置且不影响眼球后部结构,关乎手术的成功,对患儿未来的视力发育和正常学习生活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由于小迪的悬韧带异常,球形晶状体又造成周边虹膜前粘连,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大范围韧带断裂,严重影响手术效果。
“手术的第一步撕囊就非常惊险,通过玻璃体切割相关设备,一点一点小心切开晶状体的前囊,避免扰动悬韧带,再一步步把病变的晶状体摘除”。董枫表示,针对这个患儿术中还要尤其预防恶性青光眼的发生,如果灌注不当导致房水逆流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术中通过低灌注、低流量的方法降低风险,而这又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
董枫主任医师手术中
同时,浙大一院眼科副主任、青光眼专业组组长汪晓宇主任医师全程护航手术。“我们在术中随时观察他的各项指标,一旦发生异常就要立即采取措施,当然整个手术还是比较顺利的,在人工晶体悬吊手术完成后,我在房角镜直视下行全周房角分离及周边虹膜前粘连的分离手术,确保其房角结构恢复。”汪晓宇说到。
“我感觉做手术的眼睛很明亮。”术后,小迪惊喜地说到。术后第一天复查,他的右眼裸眼视力就恢复到0.4,眼压恢复了正常,眼内的相关解剖结构恢复到了理想状态,考虑到左眼还未手术,术后目前存在屈光参差,所以还需要采取针对性弱视训练措施。
短短几天的相处,小迪和他的家属对眼科专家的技术水平更加信任,提出另一只眼回新疆手术。对此,浙一眼科也已做好安排,近期原手术团队将赴新疆手术。
自从2016年4月,浙大一院作为浙江大学“组团式”援疆的组长单位和中组部指定的支援第一师医院的牵头单位开展工作以来,已累计选派援疆专家22人次,全方位嵌入式地帮扶助推了一师医院高质量快速发展,其中,眼科先后派出3批次专家,并建立浙大一院兵团南疆眼科中心。
7年来,在“以院包科”援疆模式下,当地相关专科综合诊疗和救治能力均已达到南疆领先、疆内前列水平;在“帮带授徒”模式下,医疗人才快速成长,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在“长期派驻与短期指导相结合、现场帮带与远程帮扶相结合、资源下沉与智力援助相结合”等一系列组合拳下,新疆受援医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得以显著提升。
如今,浙江省第十一批“组团式”援疆团队、浙大一院3位援疆专家已在5月中旬开始了新一轮医疗帮扶工作,在祖国西部书写健康答卷。
文字来源:橙柿互动客户端
图片由科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