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四千借钱理财草率投资挖人生大坑
法官提醒年轻投资者 面对高回报理财产品首先考虑项目是否合法
“100%保本,年利率高出普通银行至少3倍……”面对这种诱惑,有年轻人不惜以透支信用卡的代价去“理财”,结果为此背上债务。
个案
为高利率借钱“理财” 欠下外债日兼3份工
家住湖南的王鑫今年31岁,自从上了大学他便不再向家人索要学费、生活费。学生时代的“自给自足”,让他下定决心——自己挣钱买房、买车。
7年前,他大学毕业刚入职场,每月4000多块钱的工资在他所在的圈子里来说并不高,也满足不了他的需求,于是其开始涉足理财。
“我毕业后认识了几个朋友是做理财的,他们有个群,里面的群友会定时发布自己获得的理财信息和作出的调查报告。”王鑫回忆,2016年时,群里一直有一个热点话题——“保本赚利息”。正是在这个群里,他了解到了一家投资平台,上面显示着各种需要借钱周转的企业信息,理财人可通过平台和指定支付软件向其借款,根据借款金额的不同,也会收到相应的利息。
当时的王鑫不了解,这种模式的平台就是后来让很多投资人损失惨重的P2P网贷平台。2020年,为了打击金融乱象,央行已经清退了所有P2P网贷平台。王鑫说,当时普遍的年利率都在9%左右,高出普通银行的3倍不止。王鑫说,当时自己担心上当,只买了3个月短期项目。2016年4月底,王鑫投资的项目利息和本金陆续到账,他开始对这个平台深信不疑,其间发现了一条关于“宝马汽车抵押借款,需10万元”的信息,年利率高达15%。于是刚毕业不久的他决定铤而走险,瞒着父母找到亲戚朋友拆借了10万多元,并承诺3个月后还上高于银行的利息。在购买了为期3个月,年利率15%的“宝马汽车抵押借款”后,他又被群友各种盈利之后的炫耀诱惑,便又从银行卡中借款,在平台上陆续购买了年利率为9%的“邓先生皮草公司实地考察借款”、“王先生家具公司实地考察借款”项目各1万元。
《理财合同》中约定3个月时间,每个月将利息转到王鑫账户,3个月之后本金、利息一同还上,如有逾期,将按照每个月利息10%比例支付违约金。联想到自己每年投资的收入将近自己4个月的工资,他还开始准备在盈收后,进行下一步投资计划。
可让王鑫没想到的是,到该收利息的第一个月,约定时间过去了两天,平台却迟迟未打款。平台称生意周转出现困难,并协商可否先按照10%违约金进行支付。
“我除了答应之外也没有其他办法,毕竟钱都交到他们手里了,只好先收回一部分。”就这样,平台时有时无地向王鑫支付着每年几千块的违约金,可这不是让他最头疼的,真正让他感到无力的是自己为投资欠下的外债该怎么办?
王鑫彼时已经无力投资,他开始日兼多职,白天上班,晚上兼职,常常忙到凌晨1点多才能回家。有时朋友催钱催得急,他甚至日兼3份工。
“整件事拖了7年。”王鑫说,他已对平台和几名借款人进行起诉,诉求返还本金及赔偿拖欠的利息等共近20万元。
北京青年报记者通过企查查平台发现,王鑫当年投资的平台网站目前已经关停,而其所属公司目前已经两次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自2017年开始,在北京、湖北、浙江都有纠纷案件。4次成为被执行人,其中3起案件涉借贷纠纷,一起正在执行阶段的案件标的额为37.97万元,另有一条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信息。
曾经在该公司工作的左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是在2014年公司成立之初入职的,其也投资了近20万元本金,但随后发现公司运营模式存在风险,便离职,并有意退出投资,可负责业务的工作人员一直以难以周转为由拖延,她至今也仅要回部分本金及利息。
提醒
诱惑面前提高警惕 避免“主动上当、被动损失”
北京市丰台区法院长辛店法庭徐全影法官告诉北青报记者,近年来,消费者因一时轻信,主动交钱上当受骗,被动造成损失的案例不在少数。从以往受理的案件中可以看出,当代年轻人对理财存在一定的风险承受力,甚至能够接受贷款理财、贷款炒股。虽然说高风险和高回报是对等关系,但天上不会掉馅饼,面对高回报的理财项目,一定要保持冷静,首先考虑项目是否合法,勿盲目跟风。其次,要注意资金流向,以上述案件为例,王鑫与平台中所谓的借款人本无任何交集,对于对方公司的了解和风险测评,也无法保证真实性。另外,实际借款人到底是不是网上标注的这些公司,也难以认证,类似于此类的“理财”项目,还是要谨慎参加。
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高回报率和其他诱惑面前,一定要引起警惕,提高防范意识,捂好个人的钱袋子。
理财提示
选择与自己风险能力相匹配的理财方式
了解自身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提高风险意识。作为投资者,要明确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要了解基本投资理财知识,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尽量选择与自己风险能力相匹配的理财方式,不要盲目跟风,不要轻信所谓高收益而借款投资,一旦投资失败,可能造成难以承受的损失。
深入了解理财项目和公司状况,理性作出决策。作为投资者,应选择合法、正规的理财渠道,决策前,要认真考察理财运营公司的资质和产品信息,详细了解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项目的真实性、资金流向与用途、收益支付方式、履行期限、投资风险和担保情况等。对于新型理财方式,要提高警惕。
提高法律意识,详细了解、谨慎签署理财合同。对于理财收益和亏损的分担问题等关键性问题应以书面合同的方式固定,不可轻信口头承诺。对于合同的主要条款或者不利于自身的条款,有权要求对方作出说明或调整。
文/本报记者 王浩雄
统筹/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