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二号古船时隔150多年于今天0时许重见天日。几天后,长江口二号古船将被“奋力轮”带入杨浦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开启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新阶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事实上,自2015年在崇明横沙岛水域发现长江口二号古船以来,陆续已有600余件文物出水,其中以瓷器为主,包括“同治年制”绿釉杯、粉彩“二甲传胪图”、越南产青釉水烟罐……也有一些船体构件和其他材质的船货,随着对这批出水文物的清理和初步考证,一幅清代晚期商船航行与船上生活的生动图景正缓缓展开,既见证上海港的悠久与繁华,更是近代上海作为东亚乃至世界贸易和航运中心的珍贵历史见证。
长江口二号古船模拟图
丰富的船载文物反映晚清生活的生动图景
据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翟杨介绍,长江口二号古船上船货数量巨大,仅小范围清理,就出水600余件完整和可复原的瓷器。这些瓷器种类丰富,有青花、粉彩、单色釉、窑变釉等,为清同治时期瓷器提供了断代和组合标尺。此外,还出水了宜兴紫砂、“时泰”木桶等文物。
视频: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赵荦谈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出水文物保护。(01:57)
其中一只清同治景德镇窑绿釉杯被文保中心的专家命名为“001”号。因为这件出水文物“同治年制”的底款,对于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年代判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清同治景德镇窑绿釉杯
清同治景德镇窑绿釉杯 底部有矾红彩书“同治年制”篆书款识
在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澎湃新闻记者见到了这只绿釉杯。只见这件绿釉杯小巧玲珑,绿莹莹的杯身,底部有矾红彩书“同治年制”篆书款识。“我们之前通过其他器物推断这艘船是晚清的,但是这件带款的绿釉杯让我们把古船年代锁定在清同治年间,使得我们对古船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的研究更精准。”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赵荦介绍说, 而因为长期受海水腐蚀,这件绿釉杯刚出水时呈现一种褐色,但它的本色其实是一种偏葱绿的颜色。
视频: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赵荦介绍部分出水瓷器。
景德镇窑粉彩“二甲传胪图”杯(局部)
相较这只精巧的绿釉杯,景德镇窑粉彩“二甲传胪图”杯显得格外富有生活意趣。这件粉彩杯,杯身描绘着两只螃蟹张开蟹钳夹着芦苇行走。据赵荦介绍,两只螃蟹,寓意“二甲”;芦苇则谐音“胪”。在清代,科举考试中的“二甲第一名”也就是殿试第四名被称为“传胪”,寄托着当时人们对“金榜题名”的殷切祈愿。
高60厘米的豆青釉青花大瓶
2021年,水下考古队更是发现了元代瓷器和高60厘米完整的豆青釉青花大瓶等大型整器。这件豆青地堆白青花松下高士图双耳瓶体型硕大,丰肩鼓腹,两侧有双狮耳饰,瓶身上以青花绘有松下高士图。专家解读称,这种款式流行于晚清民国时期,多用于陪嫁妆奁,民间俗称“嫁妆瓶”。令人惊喜的是,当考古人员一层层清理和收集瓶身里面厚厚的淤泥,准备用于今后进一步研究时,从“嫁妆瓶”里又连续取出了共计50只青花团龙纹杯。
高60厘米的豆青釉青花大瓶
清同治青花团龙纹杯
这50只青花团龙纹杯是怎么堆叠在“嫁妆瓶”里的呢?据赵荦介绍,他们在清理时发现大瓶颈部竖着摞5了件,肩部横着摞5了件,底部还有4摞,每一摞竖着有10件。杯与杯之间的间隙则是用稻壳垫满,起到了一个间隔的作用。“因为船的空间相对来讲很有限,所以商船在运载船货时,都会大件套小件,以此把空间利用最大化”。
文保中心的专家还把垫在其中的稻壳做了碳14测年,测出来也是同治年间,也辅助验证了此前依据“同治年制”款绿釉瓷对沉船年代断代的合理性。
越南青釉水烟罐
这些未有使用痕迹的瓷器大概率为船货,而一件独特的青釉水烟罐则可反映当时商船上船员的生活画卷。这件2016年出水的青釉水烟罐是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的第一件完整瓷器。“当时我们也是请教了很多国内的陶瓷器专家,大家对这件器物的产地都莫衷一是,后来通过在东南亚做沉船考古的同行,他在越南博物馆里见过相同器形的器物,推断出这件器物是越南产的水烟罐。”“因为这件器物比较独特,目前为止也只发现了这一件,所以很有可能是商船上船员的日用器物。根据这件器物,我们推断长江口二号古船当时可能有东南亚籍的船员,这也体现出一种文化交流与传播。”赵荦说。
粉彩诗句纹杯
除了瓷器,水下考古队员今年在古船整体迁移预处理阶段又发现了一件紫砂壶。之前发现过紫砂盖,像这样壶身比较完整的紫砂今年是第一次发现。这件紫砂壶底有“友兰秘制”款识,壶身题字“山水之中”,落款为“少山”。“少山”是时大彬的号,时大彬跟“友兰秘制”的邵友兰都是紫砂制壶名家,故宫博物院就收藏有“友兰秘制”款的紫砂。但是从这件紫砂壶的做工来看,很有可能是一件仿名家款的紫砂壶。“当时有大量的这种民间紫砂器都是仿名家,说明普通老百姓都在追求名家的东西,所以才会催生了这么多仿名家款的器物产生。”
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的紫砂壶
晚清时期,紫砂的出口量也很大。随着中国茶文化的输出,这种带有中国文人意趣的紫砂壶远销自东南亚、日本以及欧洲。
保护、研究逐步勾勒古船概貌
考古工作者在前期水下调查和整体迁移预处理阶段还发现不少船体构件,如船锚、船板、船舵等,通过这些信息可大致勾勒古船的面貌。
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青釉水烟罐
“在之前的水下考古工作中,我们在沉船的北部发现了两件船锚,今年我们在同样的位置附近发现了船舵,相对于船锚来讲,船舵的位置是比较固定的,所以这件船舵的发现改变了我们以往对船首船尾的认知。”赵荦说。
据翟杨介绍,从文物本体看,长江口二号是罕见的保存完好的木质贸易帆船,体量巨大,长38.1米,是南海一号的1.5倍。水下探摸情况表明,古船的舱口围、舷甲板、主桅、船舵、铁锚等结构和船用属具保存基本完好。主桅根部仍竖立在船上,高出河床近3米,加上已出水部分,至少有12米高,十分壮观。舵叶仍留在水底,保持了沉没时的原生状态。保存如此完整的古船在以往水下考古中十分少见。
赵荦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船载文物脱离原来的环境,很容易发生二次损害,所以必须对出水文物做一些紧急处理,而出水文物的保护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比如古船构件跟其他文物出水后,首先都需要对其进行脱盐,因为盐的结晶和结晶的过程会对出水文物造成破坏,所以出水文物首先要浸泡脱盐,达到一种稳定状态,才会做下一步的处理。而每件文物也需要根据器物的独特性来制订后期的保护规划。
保管在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的部分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瓷器
翟杨表示,目前出水的越南产水烟罐、东南亚的船体木材、景德镇窑瓷器、宜兴紫砂等文物,显示出长江口二号文物与国内、国外更加广大时空范围都有着技术、贸易和文化的联系。但这些文物还只是全部文物的冰山一角,需要后续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开展深入的研究。
2018年出水文物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分析古船遗址埋藏过程和船上聚落景观,对古船建造、航线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研究,开展古船及文物与其生产地、制造地、运输地、消费地社会的比较研究,力求在国内外广泛的时空框架中,充分发掘阐释其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
“长江口二号古船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是一粒跨越历史的“时间胶囊”。古船船体和船用属具保存较好,大量船上生活物品展现了清代晚期商船航行与船上生活的生动画面,是当时船舶社会的实物反映。古船船货丰富,为研究中国近代经济贸易史、长江黄金水道航运史和近代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资料。”翟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