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爆火、政策催化、市场主题共振下,机器人行业正迎来跨越窗口期。”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2023年已过半。这半年,机器人行业呈现出哪些现象?
现象一:AI爆火 人形机器人风头不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AI助力“机器人+”时代来临,机器人产业链有望迎来繁荣发展期。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有望加速人工智能在各行业渗透,颠覆现有的生产力形式。机器人将会是人工智能技术全面爆发的重要变量,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逐渐进入颠覆式阶段,成为一个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一体的核心载体,拥有较为广泛的产业应用。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编制印发《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发展机器人“1+4”产品体系,加紧布局人形机器人研发与应用,有望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升级与商业化加速到来。
特斯拉有望凭借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制造技术,加快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革新以及产业链降本,未来人形机器人在家庭和工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现象二:跨越窗口 需求驱动行业快速发展
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制造业应用广泛。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最大的应用市场和创新发展最为活跃的国家,工业机器人消费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首位。随着智能制造的深入推进,工业机器人应用从汽车和电子行业快速向冶金、轻工、金属加工、石油化工、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拓展。国内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不断增长,制造业机器人密度随之呈现增长态势。
除了制造业,机器人开始走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服务机器人应用日益广泛。相较于工业机器人,原有智能服务机器人在医疗、配送、巡检、家用等领域发挥了辅助医疗、公共消毒和日常服务等作用。此外,活跃在家庭、餐厅、商场、酒店等领域的服务机器人也一跃成为了行业刚需。在人工智能和智能柔性关节加持下,加之消费升级趋势清晰,机器人在养老领域应用大有可为。与此同时,随着服务机器人成本降低,服务机器人在更多商业领域应用正在成为趋势。
今年以来,光伏、锂电等下游行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大量自动化需求,同时,AI技术的不断成熟、人形机器人研发的突破、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正在不断推动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2022年机器人全行业营收超过1700亿元。
现象三:政策先行 机器人+加速落地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80%以上,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力争达360台/万人。在政策极端利好的背景下,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极大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随着《“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的落地,机器人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加速扩展。制造业是机器人应用的重要领域。汽车和电子是机器人最重要的应用行业,此外金属加工、塑料和化学制品、食品制造、采矿、纺织对机器人的需求也快速增长。据了解,中国工业机器人已经覆盖国民经济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服务机器人在物流、教育娱乐、医疗健康等领域创新应用,不断孕育出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除工业机器人外,中国服务机器人应用日益广泛,特种机器人深入拓展,机器人开始走进人类生活社会的方方面面。
2022年,工信部等四部门公示了77个机器人应用优秀场景,覆盖农业、建筑、医疗、矿山等领域。今年1月,十七部门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聚焦制造业、能源、商贸物流、医疗健康十大领域,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广泛应用成效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
现象四:入局者众 机器人降本量产进程加快
腾讯、小米、华为等科技企业持续加注机器人领域,带动机器人运动能力与感知能力持续提升,推动机器人降本量产进程加快。
科技企业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具有强大的技术积累,可深度赋能机器人产品和技术创新。同时,其拥有丰富的成功商业化经验,有利于推动机器人商业化落地进程与渗透规模。科技企业的用户基础与品牌沉淀亦为机器人产品的推广和市场开发提供有力支持,强大的协同优势与机器人产业广阔发展前景决定科技企业进军机器人产业成大势所趋。
另外,科技巨头纷纷入局人形机器人,随着人形机器人的落地和持续迭代,我国谐波减速器、伺服电机等产业能力有望快速成长至国际领先水平,拥有广阔成长空间。同时,国产机器人供应链的蝶变也将助力国内机器人自主品牌的快速崛起。
结语
上周迎来端午假期,虽然市场只有3天交易,但机器人概念股继续冲高,昨日南方精工、中马传动均3连板,新时达触及涨停,晋拓股份、昊志机电、步科股份等纷纷走强。
业内机构指出,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2023年会开启新一轮上升周期。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全面爆发的重要变量,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市场,我国国产化进程将持续进行,有望引领“机器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