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图/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5月10-12日,CCFA新消费论坛——2023中国便利店大会在南昌召开,本次大会以“共建便利店发展生态圈”为主题。在压轴对话环节,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洪涛作为主持人,与天津津工董事长卢代盛、联华快客原董事长翁宇杰、美宜佳董事长张国衡、唐久董事长杨文斌、好邻居联席董事长陶冶、见福董事长张利,就经营业绩,行业十年发展,鲜食业务、新开店型,跨区域发展、城市合伙人等话题展开讨论,共同探讨便利店未来发展之道。经营状况来看,与会的企业家表示,今年前5个月的经营状况,是近十年来最好,而作为行业发展的亲历者,参与讨论的嘉宾认为,十年的时间让中国便利店行业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态势,但技术应用等方面仍有待精进。以下为部分内容整理。
(资料图片)
疫情后,企业经营迎来复苏
王洪涛:请各位先介绍一下各自企业前五个月经营的情况。
张国衡:前五个月,美宜佳整体业务大概增长20%左右,单店也有一定的增长,是这几年最好的一年。但整体上看,单店盈利水平压力越来越大。未来要在这方面发力,如何提升单店的盈利能力。
王洪涛:前两天开闭门会的时候,卫哲总说企业由北往南打比较容易,但由南往北打会比较困难,您赞同这个观点吗?
张国衡:打哪一个市场都难,但是如果战略选择要做的话,就要想办法把它做好。
杨文斌:前五个月基本比较稳定,就是1月份比较困难,因为全员都阳了。熬过这段最痛苦的时期,4月份有18%的增长,基本稳定。因为便利店有它的特性,供应链也齐全。
王洪涛:都有不错的业绩,见福的情况呢?
张利:基本上从2月份开始,每个月环比增长8%,是这些年最好的一年,也是相对比较稳定的。
便利店十年发展 百花齐放
王洪涛:今年是便利店委员会成立的十年,其实也是中国便利店快速发展的十年,卢总怎么评价过去十年便利店的发展?
卢代盛:便利店过去十年的发展我不太好评价,我只能结合津工超市的情况给大家讲几句。
津工超市创业20多年,只做社区店,我们提出过“社区一站式”服务模式,直到遭到电商的严重冲击,社区型的便利店比商务型便利店受电商影响更大,顾客分流、品类分化很严重,服务项目也都萎缩。我们在这期间也试过很多O2O方式,包括网购店、社群销售,投入很大,但是收入不能覆盖成本,对利润的侵蚀严重。
彼得·德鲁克有两句名言,一句是:“公司是需要喂养的一只猛兽”。我们当时400多家直营店,这是喂养猛兽的成本。另外一句是:“企业家最低使命是保住你的公司”。我们创业者都有理想,不轻言放弃,但是所有这些和最低使命比起来都不重要。所以当时我们决定借助危机由直营改加盟,公司的财务状况也开始稳定,改制后的加盟店有20%的增长。但是随后又处于停滞状态,就说明模式还是有问题。
因此在两年前,我们再次开店,仍然是社区店。社区是零售业的发源地,社区店是历史最悠久的零售业态,商住合一。商住分离是百货店出现以后造成的。但是,电商的发展可能会推动商业回归社区。所以我们仍然定位社区,但门店会有改变。
门店的改变有两方面:首先,面积缩小,从过去的150平方米-200平方米改为了60平方米,包括一个10平方米的厨房。其次是发力中食,做中食的考虑是探索针对电商短板的商品结构。我们从冻品入手,把预制菜作为重点,提供加工服务。新店开业以后商品结构一直在调整,门店的销售和毛利随着调整逐渐提高。预制菜的销售和毛利是品类中最高的。新店的盈利能力超过我们现在所有的加盟店,所以我们准备继续开店,转向中食,为公司再次创业做准备。
王洪涛:翁总,您怎么去看便利店过去发展的这十年?
翁宇杰:中国便利店这十年的发展最重要的推手是CCFA和便利店专业委员会,对行业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因为协会当时能够高瞻远瞩地把便利店行业拉出来,单独成立一个委员会来做,说明对这个行业发展非常看好。CCFA便利店专业委员会初创时,只有30多家会员企业,到现在有将近100家左右的会员企业,这个过程也能说明中国便利店行业的发展。
王洪涛:问一下陶冶总,回顾这十年发展,您觉得当前中国便利店行业处于什么阶段?
陶冶:第一,便利店业态在中国基本成形,企业鲜食发展较快,带有温度的食品占比能够达到一半甚至更高。
第二,在店铺模式的打造和升级过程中,中国的第二批创作者(即2010年到2015年这批创业者),已经开始成为一股新的中坚力量,中国便利店已经形成了中老迭代、有梯队的行业。
第三,在发展方向上,在技术应用方面相对欠缺,还有待精进。企业在扩张过程中对店铺的管控能力上也出现了差异,包括管理技术,信息化技术等等。
王洪涛:问一下张总,您认为中国便利店未来格局是什么样子?
张国衡:过去十年对便利店而言,是日子不是特别好过的十年,因为是互联网的时代,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作为实体零售店拿不到流量的红利,所以过得不是特别好。但是我们便利店的同行,面对挑战,在过去十年,练内功、找出路。因此可以看到,在加盟发展模式,店铺运营模式,商品力上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过去十年,中国的便利店行业除了外资品牌之外,本土区域优秀品牌逐步涌现,市场百花齐放。未来十年的格局面临很多变数,相信中国市场还是百花齐放的市场,外资品牌、国内优秀的品牌,夫妻店的品牌、国内跨域的品牌是同时存在的,不存在谁取代谁的过程,因为便利店特别贴近消费者。
关于鲜食、预制菜和业态创新
王洪涛:如果要做到百花齐放,未来十年每一家还得手下留情。跟杨总、张利总讨论一下业务。先聊聊唐久鲜食的情况。
杨文斌:便利店要追求生产效率,即单店销售额,唐久现在的一个目标就是提高老顾客来店频率。因此,只有给顾客提高高频需求的产品,这就涉及到一日三餐、一日六餐。我们坚持数据说话,我们就按照我们的第一目标,怎么样让顾客的来店频率提高,产品的品质提高,产生复购,鲜食有这样的作用。目前西安唐久的鲜食销售占比达43%,太原唐久在30%左右。
王洪涛:张利总,我问一个尖锐的问题,因为我们都去参观过见福,(见福产业园)阵仗很大,能不能吃饱?
张利:肯定是现在吃不饱,现在如果吃饱了未来十年怎么办?现在是为未来十年做的准备,肯定吃不饱。
王洪涛:你们现在鲜食的占比是什么样的?
张利:真正拿到鲜食的许可证是去年12月30日,现在在成都地区会超过30%,在厦门不到25%。
王洪涛:有没有看到一些增长的趋势?
张利:鲜食从数据来看不是一个利润产品,但一定是强引流产品。我同意杨总的观点,鲜食是增加客户到店频率最有效的方法。
王洪涛:卢总新开的小店型未来计划是什么?
卢代盛:预制菜为主,线下畅销的包装商品不多,没必要面积很大。有预制菜和冻品两大品类,还有鲜食,但鲜食自己不建工厂,从供应链中选。现在的问题是选品比较困难,需要熬几年,熬到预制菜产业进入一个成熟期,有更多的好东西可以选,那个时候日子就会好过。
关于合作发展
王洪涛:美宜佳未来有没有并购整合的想法?或者是赋能,跟大家合作。
张国衡:并购想法是有的,路径还没有找到。目前,我们还是采用城市合伙人的模式,赋能一些小的区域品牌做转型,在某个区域用合伙人的方式来发展还是有的,但没有大的并购。
王洪涛:有人跟我说,如果城市合伙人模式跑通就太可怕了,还是非常值得期待。问一下张利总,见福已经两轮融资了,准备未来用什么方法让资本退出?资本方有没有催您或者是拿着鞭子在后面让见福快速发展?
张利:首先,我这两轮投资的股东都非常优秀,无论是红杉资本还是京东资本,这些年来从来没有催过我一次,因为他们知道我把钱都放到哪里了。
第二,他们是投资人,我们总要给回报,要回报首先是把自己的企业做好,今年我们会盈利,明年、后年都会处在一种相对的优势状态。我想无论是未来IPO上市,还是分红,或者是被并购也好,我都不反对,只要对企业有利,希望企业能够穿越周期。
区域品牌为王
当前,不少便利店品牌的发展区域和发展方式都存在差异化,未来哪一类便利店企业会率先冲出来?面对百花齐放的中国便利店市场,对话嘉宾纷纷表示未来看好区域便利店品牌的未来发展。
陶冶表示看好的企业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看团队。比如团队的年轻化和开放性。第二,看好能够突破现有边界的企业。此外,他还认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因素,除了社会因素和企业家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技术。
卢代盛认为未来中国便利店最大的强者一定是区域便利连锁企业。中国这么多区域,可以有很多强者。
翁宇杰表示,一个企业会从量变到质变,方式、组织的变化,都对企业今后发展都有帮助。
在张国衡看来,区域品牌各有特色,大家都在不同领域发挥自己的所长,每个企业的禀赋不一样,资源不一样,诉求不一样,战略不一样,只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在中国这个市场要做到跨域、全国发展,确实有难度,在区域里能够找到自己的定位,用心把它做好,每个地方都有优秀的本土品牌,特别值得期待。
杨文斌表示,中国便利店市场前景广阔,目前中大陆便利店的来客数在1.7次,日本是10次。要是达到这一水平,便利店效益要提高多少?7-Eleven近8万家店铺数就做到了全世界第一,中国市场有多少的8万个容量?“我们这帮人如果把这个数字实现,便利店就是一个大产业。”
张利也看好区域便利店品牌,特别是便利店新生代企业,他们的经营团队、运营团队、商品团队都非常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