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4月21日电(薛宇飞 王玉玲) “今年1、2月份,民营企业的利润空间出现下降,应收债款的账期被拉长,疫情前大概30天,现在大概90天。”谈及中小企业的经营现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呼吁财政政策应当适当倾斜,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中新经纬 薛宇飞 摄
4月21日,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作为学界代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参加当日上午举办的“加强科技创新,助力经济复苏”的论坛讨论,并在下午接受了中新经纬等媒体的采访。他称,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政府采取很多措施保住经济主体,即中小微企业,主要是以金融手段为主,也有一定的财政手段。2020年及2021年中小企业的贷款增长较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策性因素。总体看,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见到了成效。
“但要注意的是,现在也碰到了新问题。首先,民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2021年略微超过了国有企业,还本付息压力增大;其次,民营企业的利润受挤压,利润空间有所下降;最后,中小企业应收债款的账期拉长,疫情前大概在30天,现在大概90天,资本被其他企业占用之下,现金流风险比较高。”黄益平说道。
因此,他建议,财政可以多出一点力,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如果财政没有那么多钱,我们可以鼓励金融机构继续给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在这个时候,财政可以提供更多的贴息,因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比较高,2021年为平均5.6%,这比LPR高了将近2个百分点。”黄益平说。
美联储加息需要关注通胀风险
美国于近期进入加息周期,该举动会否引起全球经济衰退引发关注。对此,黄益平表示,俄乌冲突推高了通胀压力,如果美联储又选择加息,有可能会进一步推高出现滞胀的风险。“一方面,原材料的价格越来越高,消费品价格很贵,将来会导致通胀压力提升;另一方面,经济活动变得疲软,投资、消费也许就不再强劲,有发生滞胀的风险。”
“美联储宽松的时候,大家跟着喝汤,收紧的时候则有一些比较痛苦的调整,对很多国家意味着资本外流、货币贬值、资产价格下降。”黄益平接着分析,今年初、去年下半年有一些新兴国家已经大幅度提高利率,就是防范美国利率上升的时候影响国内市场稳定,这个风险中国也要关注和防范。
但总体上,黄益平认为中国不用太过担心,“我们的市场比较大,虽然贸易开放度很高,但金融开放度并不高,尤其是资本项目有一些管制,再加上经常有贸易顺差以及庞大的外汇储备,中国执行一定程度的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是有空间的。”
他还表示,中国能否承受外部市场大幅调整的冲击主要看两个方面,一个是金融基本面,目前中国还比较健康;另一个是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如果经济不稳定,在美联储大幅度加息的影响下,投资者情绪及信心会出现波动。
在开放与稳定之间寻找平衡
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一直是热议的话题。黄益平表示,中国的金融开放仍有推进的空间。
“中国金融服务业开放走得很快,比如外国机构到中国可以拿牌照,可以提高持股比例。”黄益平指出,下一步值得关注的金融开放还有两个方面,一是,金融服务业还要进一步开放,外国的金融机构到中国营业,中国的金融机构也要到国外去经营;二是,人民币国际化,这在“十四五”规划中已经提出,希望把它做成全世界的国际货币,而不是小部分国家的货币。
“现在很多开放是管道式开放,比如沪港通等等,因此,未来的方向是走向全方位开放。”黄益平还指出,“开放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提升效率,因此中国需要在开放与稳定之间寻找平衡,在逐步开放中保持相对谨慎的态度。在稳定的前提下往前走,这是我们过去制定的策略,将来也应该这样做。”()
责任编辑: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