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小康股份公布2021年度及2022Q1业绩报告,作为去年中国汽车市场重要的价值体现者,报告一经发出就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
对于这只新能源汽车、华为汽车等众多热门概念交汇的标的,投资者期待更多小康股份战略转型的动态和成果,包括与华为牵手合作后,二者的技术与产品适配情况,并将以此作为继续押注与否的依据。
一、营收重回增长,战略亏损总体可控
从已经公开的业绩数据来看,2021年小康股份营收重回增长轨道。年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67.18亿元,同比增长16.89%,在公司新能源车销量保持翻倍增长,尤其是高端新能源车开始发力的情况下,新能源业务新增收入覆盖了整车销量的微弱降幅。
此外,根据官方发布的产销数据,2022年前三个月小康股份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的态势更胜以往。期内公司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17391台、14200台,同比增速分别高达296.87%、207.43%。其中,主力品牌赛力斯3月产量达到3465台,同比增长1667.86%,销量达到3160台,同比暴增1310.71%,单月销量已接近去年赛力斯全年总销量的四成。
新能源业务的亮眼表现对公司一季度业绩形成有力支撑,2022Q1小康股份营收51.31亿元,同比大增56.03%,为全年业绩的稳健增长奠定了较好基础。
利润层面,尽管2021年公司仍存在战略亏损,但对身处转型关键阶段的小康股份来说,这并不令人惊讶。
一方面除豪华品牌之外,近年来各类型传统燃油车消费均呈现快速下滑趋势,尤其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缺“芯”之困,令主机厂优先供给更具前景的新能源车型,进一步加大了传统燃油车市场压力。乘联会数据显示,2019-2021年乘用车传统燃油车市场分别下滑8%、8%、6%,小康股份的传统燃油车业务在上述背景下同步承压。事实上,正是由于预见到了传统燃油车的未来趋势,小康股份才比其他同类公司更早、更坚定地迈向新能源方向。
(来源:乘联会)
另一方面,市场普遍预期新能源汽车将保持高速增长,但新能源汽车赛道的烧钱能力同样有目共睹。无论是此前蔚来掌门人提出的200亿造车门槛,还是“新兵”小米的1000亿造车计划,又或者特斯拉前后耗时16年才实现盈利,都在说明同一个事实,造新能源车要做好前期大规模投入的准备。
与真正“白手起家”的新入局者动辄数十亿的年亏损相比,拥有一定产业链基础、技术储备的小康股份,其新能源汽车业务近三年的亏损仅分别为9.4亿元、12亿元、14亿元,仍处于合理可控的范围。
根据小康股份的说法,2021年公司在新能源车销售、研发、营销渠道等领域的建设费用持续增加,这些钱花的效果究竟如何?我们可以从公司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产品开发、供应链保障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
二、新能源汽车产品力全面提升,与华为深度合作打造多元产品矩阵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小康股份新能源汽车产量41701辆,同比增长115.43%,销量41440辆,同比增长104.39%,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公司与华为合作,开创整车企业与 ICT 企业跨界之作的赛力斯SF5,一经推出就声量暴涨,尽管在芯片问题以及较多电子物料源于美国的影响下,赛力斯SF5全年销量被压制在8100辆左右,但相比去年仍实现677%增长。
随着与华为的合作渐入佳境,小康股份的新车研发步伐明显加快,2021年公司新推出了高端智慧汽车品牌—AITO,以及首款智能豪华电驱SUV车型AITO问界M5。相较赛力斯SF5,在兼具运动感和SUV稳重感的问界M5产品上,小康股份和华为的合作更加深入。新车基于赛力斯纯电驱增程平台(DE-i)打造,搭载华为鸿蒙系统,配合小康股份的供应链优势,和华为的渠道优势和品牌声望,仅三个月问界M5就实现了批量交付,合作双方的优势互补转化成更为强大的综合实力。
(来源:公司官网)
通过两款产品的磨合,小康股份和华为的合作方式明确为,由小康股份负责研发、制造、交付、服务以及创造全生命周期的用户体验,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品控和渠道销售。双方能够持续合作并迅速推出新车型,也从侧面证明了二者较高的适配度。
事实上,在寻求外部合作的同时,为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的消费需求,小康股份也已经制定出较为明确的新品计划。预计2022年,公司将推出一款中大型电动SUV,2023年推出一款全尺寸电动SUV,上述两款车型将同时具备增程式和纯电动两个版本选择,持续增强市场话语权。此外,2023年小康股份还将推出一款紧凑型纯电动SUV,以适应更广泛的出行场景。
小康股份快节奏的新品迭代计划背后,实则是技术实力和供应链能力的彰显。作为较早关注到新能源赛道潜力的公司,小康股份是国内第9家拿到工信部和发改委“双认证”新能源生产资质的整车厂,并进行了积极的技术储备。具体来看,小康股份每年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技术研发,培育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控、电驱等核心技术,以及符合中国国情的智能增程技术,目前公司储备近3000项核心技术专利,其中157项为发明专利,在新能源领域,公司延续了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
在保障生产和交付层面,一方面公司与供应链企业签署长期合作协议,保障原材料供应稳定。比如,小康股份已与宁德时代签订了长达5年的电池保供协议,解决了打造高端智能电动车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公司在多地布局了智能制造工厂,旗下赛力斯两江智能工厂按照工业4.0智能制造标准设计,设计产能10万辆/年,拥有机器人超1000台。工厂借助智能协同系统的“数字大脑”,已实现关键制造流程全自动化,智能化率超过90%,经过前期各环节的拉练,已为快节奏高质量生产做好准备。此外,2022年内赛力斯凤凰智慧工厂也有望投产,再为公司增加10万产能。
即便拥有华为的渠道加持,小康股份也在积极适应营销趋势变化,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了500余家体验中心、150家用户中心,预计2022年,AITO还将累计实现1000家体验中心以及约300家用户中心的入驻,通过线上数字营销和强大线下门店资源,更真实广泛地触达消费者,不断提升用户体验。
从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坚定寻求外部顶尖技术合作,再到自身技术、产能、用户体验等不同层面的深度变革,年近不惑的小康股份正在快速适应新消费市场,把每一分钱都花在了真正以消费者为核心,打造有竞争力的高品质电动汽车产品上。市场通过公司的种种业务布局和品牌调性提升,也应该可以明显感知到小康股份想要站到国内汽车市场中央的渴望和决心。
三、在创新创业中连续成功转型,“曲棍球战略”揭示公司成长内涵
真正穿越周期的企业从来不会奢望一劳永逸,而是更加清晰地意识到唯有“变化”才是永恒。回顾小康股份近四十年的发展史,正是不囿于安全区,持续创新创业,进而成功转型的真实写照。
小康股份以电器弹簧、车用弹簧业务起家,在八十年代率先打破了外企垄断弹簧的局面,而后小康股份捕捉到国内汽车产业的兴起机会,将业务延伸到摩托车、微面包车和助力车减震器,并顺理成章地跨入整车制造行业。2003年,小康股份与东风集团合作,成立了国内汽车行业首个国营加民营车企,并由此创造了国内微型车前三的品牌——东风小康,市场声望能够与之比肩的只有五菱宏光、长安之星。
微型车业务的成功直接将小康股份送上A股主板,2016年小康股份甫一上市就迎来18个涨停,是名副其实的“当红炸子鸡”。成功上市后的小康股份大可以暂享发展成果,但其选择向当时并不显眼的新能源领域进军,提前进行资源和技术储备。最终于2021年,凭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和产业优势与华为建立了深度合作,为下一次的爆发创造了良好基础。算起来,奔赴新能源算得上是小康股份的第三次创业。
必须要承认,保持基业长青是困难的。试想,若小康股份安于弹簧业务,恐怕早已淹没在茫茫商海之中,又何来今日与中国最一流科技公司并肩前行?
持续在创业路上的小康股份,其成长路径实则也暗合了“曲棍球战略”。在麦肯锡战略业务三位合伙人合写的《突破现实的困境:趋势、禀赋与企业家的大战略》一书中,曲棍球战略的具体实践和落地方式被归纳为,选择介入拥有超级趋势的行业,将带动企业沿着“经济利润曲线”向右上移动。由于新业务带来的利润曲线往往犹如曲棍球杆的球拍部分,先向下才能向上,故此得名。研究显示,Tenbegger(十倍牛股)在内的非凡股票,大多采用了曲棍球战略。
曲棍球战略的坏处是,要忍受(至少是短期内)看不见回报的投入,最大代价是为未来所做的努力归零,同时又丢失了伸手可及的短期回报。而好处是,有机会找到新的利润增长源,为公司注入强劲的新活力。表现在财务层面,公司的营收通常会先保持平稳再加速,某类成本费用短期大增随后慢慢回落,带来利润先降后再大幅上升。
而在业绩正式进入向上的“球杆”前,公司的股价往往也会经历短期的向下“挖坑”,这其中正蕴含着最佳的投资机会。
小结
或许有人会担心战略实施后成败难料,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在滚滚的时代洪流下,一家企业始终无动于衷,注定将渐渐平庸化和边缘化。
就小康股份而言,它是在持续创新创业中成长起来的公司,在新能源赛道其也在不断提升自身胜率。比如,突破市场认知全面押注新能源的魄力,又比如牵手华为强化产品的科技性能、稀缺属性乃至国际化视野···这些才是小康股份的股价之所以能够一年十倍的深度逻辑。
站在另一个角度,创业型的小康股份其财务模型和估值与早期的特斯拉高度相似,如今的特斯拉打开了业绩与估值双重提升的戴维斯双击,小康股份随着业绩拐点的临近,亦有望走出同样的轨迹。
不久前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上,小康股份明确表示“希望在两年时间内实现别人五六年甚至多年实现的销售规模。”配合公司的种种布局来看,这显然并非一句空话。加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此前也在不同场合表示,要在5年内将AITO品牌打造为全球新能源品牌TOP 3,可以预见的是,在外部环境的持续完备下,公司新能源业务盈利所需的时间将被大大缩短,小康股份的未来已经越发性感。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