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越疆日照生产基地第10000台机器人下线,融合人工智能与感知交互的新一代智能协作机器人正式实现规模化量产。同时以“数智引领,柔性智造”为主题的智能机器人创新应用高峰论坛暨越疆日照生产基地第10000台机器人下线仪式在山东日照举行。
(资料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谭建荣,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李贻斌及各行业客户代表共同见证了越疆的这一重要时刻,日照市副市长贾刚、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孙立出席活动。
日照生产基地投产是越疆发展历程中里程碑式的一环。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协作机器人方案提供商,越疆已打通机器人产品的“研发+生产+服务”全链条,保障了越疆全球市场的快速交付。该项目自2020年9月签约,2020年11月10日开工建设,占地5.3万平方米。不到2年时间,就在试生产阶段达到了10000台机器人下线的成果,并接到国内外五六十家企业发来的订单,成果斐然。
越疆日照基地第10000台机器人下线
越疆董事长兼CEO刘培超为大会开幕致辞,分享了越疆过去七年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
从创造世界首台桌面级机械臂到研发出国际领先水平的四轴、六轴全感知协作机器人,再到推出针对商业领域的DobotNova系列,越疆已成为业内首家拥有0.5-16kg全产品矩阵的协作机器人公司,服务网络遍布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售量已超过55000台,连续四年蝉联国产工业机器人出口量NO.1。
“越疆日照生产基地第10000台机器人下线只是一个开端,在基地全面投产以后,越疆将会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发展新局面,首先实现内部的降本增效,进而朝着推动机器人全面应用落地这一核心目标不断进发。”刘培超表示。
以生产基地为依托,越疆还将积极打造人工智能机器人培训基地和中小企业产业服务平台,并且借助日照港口的区位优势,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产业内接口的开放和融合。
数智引领,柔性智造
智能协作重构下一代生产力
中国制造业正处于深刻变革时期,快速变化的终端市场需求,让柔性智造成为制造业的大趋势。
谭建荣院士指出,智能协作机器人是能满足柔性智能的生产工具,具备感知、执行、思考三大要素,通过人工智能神经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区别于需要大量编程的普通机器人,智能协作机器人能通过少量的编程、大量自主学习来完成轨迹规划,这将是下一代生产力的主要表现形式。
孙立宁院士认为,智能制造不是简单的装备堆砌,忽略工艺技术是不行的,因为工艺是灵魂,装备是载体,这是非常关键的。不断深入发展协作机器人的工艺应用,才能拓宽领域,最终实现智能化的发展。
李贻斌教授表示,当前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以人工智能应用为热点,未来的智能机器人将在更多的领域改善人类的生活。发展高端机器人的关键点在于人才、技术和市场的全面发展,行业内存在的问题才会被逐步发现和解决,最终推动智能协作机器人的发展与成熟。
越疆业务拓展支持中心总监、苏州子公司总经理刘主福指出,随着智能制造的不断发展,新的工艺场景不断出现,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因为其应用编程部署周期长,柔性化不足,已经无法满足新场景爆发式的增长需求。
针对这种情况,越疆努力完善自身产品线,以CR系列机器人为例,其专为柔性自动化需求而打造,涵盖了3-16kg负载,被广泛应用于上下料、分拣、抛光打磨、柔性装配、焊接、码垛等工艺流程。
除此之外,还针对焊接、码垛、上下料等场景开发出一体式工艺包,真正做到让客户即插即用,简单易上手,在3C、汽车、新能源、半导体、金属加工、新零售等行业的头部企业得到广泛应用。
利刃开新篇,驱动中国智造升级
活动现场进行了山东大学日照智能制造研究院-越疆机器人创新实践基地揭牌仪式,依托山东大学等一众顶级学府的支持,越疆将持续“重研发、强创新”,在技术与产品上做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根据丰富的实践经验,打造出越来越多符合产业需求的解决方案。
多年来,越疆通过自主创新,成功研发了机器人轨迹复现、迁移学习、安全皮肤等多项领先的人机交互技术,大幅降低了机器人的操作门槛和导入成本,使得机器人在更多领域普及应用成为可能。此次,山东大学日照智能制造研究院-越疆机器人创新实践基地的成立,将进一步加速机器人创新应用在全域场景落地。
今天,日照生产基地第10000台机器人的下线仪式是越疆服务全球客户的新起点。未来,依托日照生产基地、日照创新实践基地、深圳研发基地,越疆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提供解决方案、以应用实践为目的培养技术人才、以人才输送为手段助力产业升级,真正助力制造业客户实现降本增效,推动中国智造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