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器人市场主体来看,我国机器人市场主体不断优化壮大,各类型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均取得良好的发展业绩,创新型企业持续涌现。据悉,截至2021年底,机器人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达到101家,涵盖整机、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等各类企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市场潜力不断释放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注入新活力。机器人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最具标志性的工具,在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保障国家安全、守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高度重视机器人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机器人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已经初步形成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同时“机器人+”应用不断拓展深入,产业整体呈现欣欣向荣的良好发展态势。
在国内密集出台的政策和不断成熟的市场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工业机器人增长迅猛,除了汽车、3C电子两大需求最为旺盛的行业,化工、石油等应用市场逐步打开。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数据测算,近五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始终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7亿美元(约595.66亿元);预计到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将超过110亿美元(约753.14亿元)。
除了高速增长的市场规模外,我国机器人产业特色化发展路径也逐渐清晰。面对国际机器人领军企业已占据汽车整车制造、3C制造等主流应用领域大部分市场份额的现状,我国涌现出一批技术实力较强的机器人企业,紧跟行业实际需求,推出一批成熟的应用方案。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机器人应用新阵地。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367.7万辆,比上年增长152.5%;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324GWh,同比增长106%;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突破3亿千瓦大关,连续7年稳居全球首位。我国机器人企业围绕新能源汽车、锂电、光伏的产品生产以及使用维护中的需求,推出创新解决方案,推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机器人安装量快速增长。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研发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首要目标,加快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应用推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有利于助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主要包括控制器、减速器、伺服系统、传感器及末端执行器等,它们直接影响乃至决定着机器人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水平。此次大会有30多家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企业参展,涵盖了全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品种类,展现出我国机器人上游零部件产业链的完整性。
减速器是一种机器人传动装置,在工业机器人整机成本中占比高达35%,也是各类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不可或缺的核心零部件。减速器位于机器人关节位置,可将伺服系统的高速运转能量转换为高输出转矩,赋予机器人高动力输出能力。
在大会智同科技的展台上,高精密减速器驱动的准双曲面机械臂活动自如。据了解,智同科技成立于2015年。目前,该公司的精密减速机开发工作已覆盖精密减速机原理研究、核心零件制造工艺开发、材料和热处理技术研究三大方向,并最终实现了“理论研究+产品研发+市场试用验证+推广”的科技创新体系布局。“目前,公司产品有效寿命是国际同类产品的2.5倍,并且价格显著低于国际同类产品。随着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和产品竞争力提升,今年以来,公司订单已达到7万台,预计明年将达到15万台。”北京智同精密传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刘泽鹏介绍。
SRT软体机器人展示了柔性末端执行器。中国工业报在现场看到,该公司的柔性夹爪自由地抓取一个个不规则的物体,动作犹如灵活的人手,不见任何卡顿。“我们研发了低成本替代人手去工作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工业自动化生产‘最后一厘米’的难题。”SRT软体机器人公司负责人介绍,柔性末端执行器是一类新型末端夹具,能够温柔无损地抓取工件,具有极高的自适应性。
虽然我国机器人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果,但其产业基础相对薄弱、高端工具缺乏等问题依然存在,机器人产业还不能完全满足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汪宏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从维护机器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加快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等三方面入手,支撑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