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45分钟要质量 “新课堂达标”行动助“双减”落地见效

2021-12-17 15:23:32     来源:中国教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短短一个月,市、区两级已在学校举办4次教研活动,学校今年承办的教研活动赶上了前几年的总和。”日,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中学校长陆繁伟告诉记者,这源于全市深入开展的中小学“新课堂达标”行动。

枣庄市自2019年开始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新课堂达标”行动,以课堂为切入点,以教师达标为突破点,开启了全市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目前,“新课堂达标”行动已成为推动“双减”落地的利器。

“当前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的关键期,我们聚焦‘提高枣庄教育质量’这一改革目标,探索三级教研一体化、城乡联研一体化、学科团队一体化3种实施途径,以‘设计、引领、推进、管理、评价’5个机制为抓手,全面构建枣庄市中小学‘新课堂达标’工作推进模式,向45分钟要质量,力争上好每一堂课,全力打造市域教学改革样板。”枣庄市教育局副局长、市教科院院长邓淇说。

枣庄市教科院副院长单波介绍,根据调研统计,前几年枣庄市中学生的学业水合格率低位徘徊,折射出课堂效率较低,课堂合格率、达标率偏低,解决教师理念落后、课堂效率低下、育人不到位的问题迫在眉睫。

教研员作为教师队伍的“关键少数”,是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力量。枣庄将打造“研究接地气、指导有底气”的教研队伍作为重中之重,2020年遴选了一批优秀教师作为兼职教研员,专兼结合加强教研队伍。在两年的时间里,市教科院教研员每周都深入学校蹲点教研,开展各类教研活动400余人次。

筑牢“新课堂达标”阵地,还要有得力的台。枣庄通过搭建“区域联动、学校联研、学科联建、网络联通”四大台,分阶段、分专项全面推进“新课堂达标”行动开展。比如,在探索区域校际合作发展上,枣庄建立了“1+X”城乡“学校联研共同体”台,全市分区(市)分学段建立起80个城乡“学校联研共同体”、43个“学校自主联研共同体”,涵盖所有中小学,形成联研共同体发展“制度链”“人才链”和“资源链”,实现了学校管理、教师发展、教育资源、考核评价一体化的“组团式”新型城乡教研发展模式。

2020年初,枣庄市正式启用“空中课堂”,立足教学现代化,建起了集“教、学、研、测、管、评”一体化的枣庄智慧教育云台。借助该台,枣庄给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课程资源示范台,并组织遴选特级教师、齐鲁名师、省市教学能手等精心录制“空中课堂”,提供优质课例,并开展智慧课堂研究,促进减负增效。

“智慧教育云台的应用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和假期教学全流程,实行混合式教学。同时,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系统,进一步探索构建了‘互联网+联研共同体’发展新机制,促进个化精准教学,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枣庄市教科院信息中心主任朱士雪说。

枣庄还在推进“新课堂达标”中建立完善设计机制、引领机制、推进机制、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市、区(市)、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建立教研支撑引领机制,组建了38个市级学科中心团队、556个学科工作室,形成了以万名骨干教师为主的学科孵化群,确保“新课堂达标”工作在一线实践中取得实效。“借‘新课堂达标’东风,我们也建立了自己的学科工作室,并吸纳校内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形成了全覆盖、无死角、专兼结合的‘新课堂达标’行动推进网络,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水的提升。”枣庄市初中历史兼职教研员陈娜说。

枣庄市还相继建立起“学科团队月教研制”“工作室周教研制”等一系列教研制度,不断促进学校由教学管理向课程管理转变,教师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驶入了轻负高效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记者 魏海政 特约通讯员胡乐彪)

标签: 45分钟 质量 新课堂达标 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