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太平品牌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民族保险发展史的缩影。逐本溯源,早期的太平品牌主动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复兴紧密相连,积极服务国家建设;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向全社会传播保险理念;坚持服务好海内外客户,兼顾统筹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凭借保障优势服务抗战一线,为实现民族独立、繁荣富强而奋斗,以“为万世开太平”的大境界,与客户、伙伴及社会公众携手实现“共享太平”的美好愿景。
1945年元月2日的重庆,阴天。一张A4纸大小且看起来极不起眼的保单,被太平保险的办事员齐齐整整地码进文件夹中。谁也不曾料到,再次现世的时候,保单已浑身沾染油污,还有少许火烧和虫蛀的洞眼。仔细瞧它承保的物品,不禁让人唏嘘感叹。
1944年12月,不堪战争摧残的太平保险公司,将总部迁往重庆,并改名为太平产物保险公司,开始经营国统区保险业务。与此同时,太平人寿也将业务重心转移至大后方,一边与安平、丰盛、中国天一等9家民族保险企业携手组建意外险分保集团,一边继续稳慎开展寿险业务。此举使得太平人寿在盈余减少的情况下迅速扭转,1944年的盈余额甚至较上年增加了80%。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太平对侵略者及战争本身的痛恨,发愿凭借本业优势为抗战前线服务。这一史实,在开头提到的保单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1945年太平保险重庆分公司与崇德公司签订的猪毛承保协议)
1945年元月2日,崇德公司所属的100包计5001斤的猪毛(又叫猪鬃)要从重庆周边的小镇龚滩走水路运往涪陵,再转装轮船至重庆。为安全考虑,崇德公司决定与太平保险重庆分公司订立保险合同,并获得了113.3万元保额的保障,保费为6.0049万元。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运猪毛?彼时,已持续8个多月的豫湘桂战役刚刚结束不到一个月,就在一个多月前,日军占领广西南宁,标志着从中国东北直至越南河内的大陆交通线被日本侵略者打通。日军沿黔桂公路追击我军,如入无人之境,逼近四川,震动重庆,正所谓“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这种时候,有枪打、有炮开,每一场战役的前线物资供应充足非常重要。而在战时,猪鬃是洗刷枪炮,油漆军舰、坦克、飞机等不可或缺的工具,属于特别重要的战略物资。
可这猪毛为什么那么值钱?抗战初期,由于中国沿海各港口先后沦陷,内地对外的陆路交通,包括滇越公路及滇越铁路等也相继断绝,中国的猪鬃运不出去,造成全世界猪鬃收购价格猛涨,中国的猪鬃成了全球最为紧俏的军用物资之一,国民政府为此还颁布了《全国猪鬃统购统销办法》,规定猪鬃为易货偿债的统制物资,由少数几家公司垄断经营,崇德就是其中之一。由此可见,5001斤猪毛保额113.3万元国币,恰恰证明了时局的艰险。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由于军需,美国政府把猪鬃列入A类战略物资,与军火等同。纽约鬃价也从1937年1美元每磅,涨至1942年的5.5美元每磅。显而易见,猪鬃的出口为当时的国民政府提供了巨大的外汇支持。据档案记载,1939年至1945年,经重庆出口美国的猪鬃共约14万关担,取得外汇美金3000万元左右,而当时战时最主要的陆上通道滇缅公路的修建不过用了千万美金。因此,由于通膨高企,100包5000余斤的猪毛能够价值国币100多万就可以理解了。
这张保单见证了太平品牌的重要发展阶段和光辉的历史形象,从曾经的立足后方承保一船猪鬃支援抗战,到如今为亿万客户分担风险,与海内外客户共享太平,太平品牌总是能够凭借自身的保障优势,坚决满足国家最紧要的发展需求,勇于承担时代和人民赋予自己的伟大使命,并坚信万里之行,不忘初心,只有国家强,人民富,才能携手迎太平。(王小锋、陈艺林)
本系列文章历史顾问: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赵兰亮教授
特别鸣谢:太平人寿宁波分公司王小锋老师为本文提供史料素材
本系列文章参考文献:
①赵兰亮:《近代上海保险市场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②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太平发展简史》,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年第一版。
③王伯衡:《从太平保险公司到太平洋保险公司》,摘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四十八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④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金城银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⑤《中国经济发展史》编写组:《中国经济发展史(1840-1949)第三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