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华韵击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三大误区

2018-12-04 17:32:11     来源:财报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近年来,在以永新华韵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努力下,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更需认识到,非遗保护工作依然存在一些误区,只有从根本上跨越过这些误区,中国的非遗保护才能取得质的飞越。很庆幸,领军者永新华韵在深耕非遗领域多年后,积淀下了跨越非遗保护误区的经验。且看永新华韵如何披荆斩棘,跨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几大误区。

第一 永新华韵融合发展击破非遗“社会冷”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政府热、社会冷”问题,已经是困扰非遗保护传承数十年的老问题了,但简单粗暴营造出“社会热”的现象才是最伤害非遗保护传承的做法。专家指出,必须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点燃非遗传承的社会热情。

 

永新华韵显然给出了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资本的最佳链接案例。据了解,永新华集团与华融金控拟共同发起成立300亿元非遗产业基金,以“非遗产业+金融”的融合发展模式,实现非遗与国际资本的对接,也从根本上解决了社会资本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状况。

第二 永新华韵原味传承击破非遗“转基因”

当创新铺天盖地席卷各行各业之时,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也踏上了创新的“快车”。木版年画“创新”为刺绣年画,传统曲艺“嫁接”流行元素,东方传统“国际化”为洋面孔……

看似创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已经面临“转基因”的困境。创新当然没错,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实在需要把握合适的“度”。

永新华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中,始终坚持“原汁原味”的非遗传承,仅辅以创新的保护、传承方式和媒介。即便将最前沿的互联网和VR技术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永新华韵也只是借助前沿的技术吸引更广泛、更年轻的目光和关注,从来不肯对非遗本身做任何改变。

第三 永新华韵零距离传承击破“高冷”非遗

长久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始终被认为距离普通大众的生活过于遥远,也有部分机构想当然的认为非遗一定要有“高度”。这恰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过程中的最大误区。

对于此,已经有多位专家先后表示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要根植于人民和生活,才会有更蓬勃的生命力和广泛基础。在实际操作中,永新华韵深谙此道。

永新华韵位于北京前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这个上下两层的体验中心里,汇聚了800多位国家非遗大师的精品佳作和创意衍生品,不但可以真切的触摸到,还可以带回家。更特别之处在于,永新华韵的前门非遗体验中心全年不定期邀请国家级非遗大师亲临现场展示技艺,游览的观众可以与大师一起创作非遗作品。

标签:

相关阅读